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梁虎、劉紅霞) 9月21日,最后一片30米預制箱梁在蒸騰的熱氣中緩緩出爐,由中國能建葛洲壩三公司武松高速江松段5標段承建的智慧梁場高質高效完成1387片預制梁。
【資料圖】
這一關鍵節點目標的完成,不僅標志著全線所有梁片全部預制完成,也為接下來的橋梁架設及12月全線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賦能,打造智能化“制梁流水線”
武松高速5標段項目1#智慧梁場位于公安縣斑竹垱鎮楊家湖村,總占地面積為21655平方米。梁場區內設有6個功能區、4條智能化生產線,配置了4套液壓模板和12個移動臺座。這些臺座通過“接力賽”方式完成了預制箱梁的流水線生產作業,是中國能建葛洲壩三公司目前首個智慧梁場生產基地。
中國能建武松高速上的智慧梁場。通訊員供圖
梁場運用全封閉的生產車間,鋼筋加工與綁扎、混凝土澆筑以及構件蒸養等工序都能在車間內全天候開展,從而達成對安全、技術、施工過程質量、成品質量還有生產資源的全方位管理,產品合格率實現100%,較傳統工藝效率提高30%以上。
“智慧梁場依靠數字化管控方式,順利實現了‘生產可追溯、質量能量化、進度可預警’的目的。”武松高速江松段5標項目負責人在施工現場介紹時驕傲地說。
攻堅克難,彰顯“能建”鐵軍擔當
面對工期緊迫和任務繁重的雙重巨大壓力,武松高速江松段5標項目團隊秉持科學嚴謹的態度,精心統籌規劃各項資源配置,靈活采取“白+黑”不間斷的輪班作業模式,高效運轉,創下了平均每天完成4片預制梁的高效生產節奏。
同時,技術團隊勇于創新,積極應用裝配式臺座、移動鋼模板等先進工藝技術,巧妙應對并成功克服了雨季施工帶來的不便、冬季低溫環境下的施工難題以及材料運輸過程中的一系列復雜問題。
通過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奮斗,該項目團隊最終較原計劃提前圓滿完成了全部預制梁的生產任務,再次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能建速度”的卓越高效和“能建擔當”的責任使命。
綠色“智”造,樹立低碳建設新典范
智慧梁場不僅被稱作“高效工地”,還被稱為“綠色工地”。武松高速江松段5標項目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秉持“智能技術+交通基礎設施”的新理念,構建“智慧梁場”管理平臺,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造集可視化施工管理、質量控制、進度追蹤及動態監測于一體的綜合系統,全心打造交通領域的“新名片”與智造領域的“新標桿”。
項目部喜迎智慧梁場收官。通訊員供圖
這里采用環保型生物質顆粒作為原料,達成尾氣“近零排放”;養生用水實現循環使用,確保施工廢水零排放;通過蒸汽養護、整束穿束機、智能張拉壓漿設備、集中制漿站以及大循環壓漿等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的使用,在施工質量、效率、節能與環保等方面均取得大幅提高。
據統計,智慧梁場較傳統梁場生產效率提升超過30%,成本降低20%以上,產出梁片質量出色,環保成效突出。2025年,項目部申報的“以創新、綠色、數智、融合賦能‘智慧梁場’建設管理”,為行業提供了可推廣的智能化梁場建設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