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基本醫療保障解決多數人就醫難的問題,因低門檻、廣覆蓋讓人人看病都有“醫靠”。但在就醫需求的集中時段,公立醫院醫療資源難免緊張,尤其在人口密集的一二線城市,更舒適的就醫體驗逐漸成為越來越多民眾的剛性需求。
為滿足百姓對就醫品質的需要,近年來,各大公立醫院也陸續開設特需部、國際部、VIP部等科室,但民眾想要體驗到這樣的中高端醫療服務,往往就要付出超過普通醫療多倍的治療費用,這對于多數人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額外開支。
面對民眾對中高端醫療服務的迫切需要,眾安保險在中高端醫療險上加快創新突破,推出“尊享e生·中高端醫療保險2023版”,該產品不僅推出了0免賠、覆蓋醫院特需部、國際部及VIP部,還將部分慢病人群納入可保范圍,提供全流程就醫服務。其新增的保障責任比傳統百萬醫療險更實用,保費又遠低于傳統的中高端醫療險產品,可以說是大眾百姓實現“就醫自由”的捷徑。
(資料圖)
以一位30歲有社保的白領為例,其為自己投保特需版的“尊享e生·中高端醫療保險2023”的保費約為990元,投保一般百萬醫療險的價格約為300-400元,兩者差價僅為特需病房單日住院床位費的二分之一,但以這樣的差價即可在得到更高水平、更舒適、更個性化的高端醫療服務的同時,還能獲得保險的理賠,只要有花費即可獲賠。
0元起賠 覆蓋特需部、國際部及VIP部
國家衛健委2021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人均住院費用約1.5萬元,而二級公立醫院人均住院費用不到7千元。該數據一定程度說明,在發生中小醫療風險時,一般的百萬醫療險的理賠標準難以完全覆蓋,因病產生的經濟負擔仍然存在。
同時一般的百萬醫療產品往往將就診醫院限制在“二級及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普通部”, 普通部作為公立醫院的基礎醫療服務,有“三長一短”,即掛號時間長、排隊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的痛點。與普通部體驗不同的是,中端及高端醫療服務通常擁有掛號就診便捷、醫生資質較高、就診環境舒適、醫療設備高端、服務態度良好、檢查取藥效率高等服務特征。然而,優點背后,也有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難題,那便是“貴”。
“尊享e生·中高端醫療保險2023”針對性解決了以上兩大就醫痛點,一方面將產品的免賠額降至0元,簡單來說就是0元起賠;另一方面不僅將特需部、vip部、國際部的就診費用都涵蓋在產品保障范圍內,還將康復治療費、中式理療費、西式理療費、醫療器械費、耐用設備醫療費、精神和心理障礙治療費等項目都納入責任范圍,責任范圍內100%報銷。
為什么是“就醫自由”的捷徑?
具體來看,免賠額是指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發生的、雖然屬于本合同保險責任范圍內的醫療費用,但仍舊由被保險人自行承擔,保險產品不予賠付的金額。以免賠額1萬元的百萬醫療險為例,如客戶因病住院治療總共花費 8 萬,其中醫保統籌4萬,剩下的4萬元中只有3萬元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還有1萬元需要被保險人自行承擔。如果客戶投保的是“尊享e生·中高端醫療保險2023”,產品0免賠額,則剩余4萬元均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客戶個人承擔醫療費的壓力。
特需醫療則通常是人們在未病時看來可以省,但當突發急病掛不到號、需要排長隊等待的時候又迫切需求的選擇。
公立醫院中的特需部、vip部、國際部代表了更快的就診、更舒適的醫療環境,當然也對應更貴的價格。舉例來說,以某家北京三甲醫院為例,普通專家號掛號費為60元,通過醫保支付后,個人自費僅需10元,但如果在該醫院掛特需號為300元,在國際部掛號費用為900元。如果選擇特需住院,日均病床費高達1000元左右,所接受的檢查、藥物也是“質量優先”,醫生對該病房的病人開藥時,更多會考慮到療效而非價格。
直擊就醫痛點 助力國民就醫品質升級
面對國民巨大的中高端醫療需求缺口,險企推出的中高端醫療險開始呈現從只注重服務傳統高端醫療客戶向吸收新消費群體轉變的趨勢。在人人都買百萬醫療險和惠民保的大環境下,不同收入客群對于醫療體驗及服務需求逐漸分化,涌現出一批對就醫體驗有一定要求,同時又追求產品性價比的中端客群。
2022年,銀保監會在《關于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問題和建議的報告》曾提及,當前我國商業健康險的風險保障能力不足,中高端醫療服務供給較少是主要體現之一。
面對中高端醫療需求這一巨大的藍海市場,以眾安保險為代表的保險機構,積極從保障本源出發,通過擴大保障范圍、提升產品性價比、提供多元健康管理服務上謀求創新突破,以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個性化醫療需求,打通實現中高端就醫自由的門檻與障礙。
業內人士認為,“尊享e生·中高端醫療保險2023”承接了從“惠民保、百萬醫療保障向上延伸”和“高端醫療險向下擴展”兩個通路的橋梁,有效滿足了中端客戶既追求產品性價比又對就醫體驗有一定要求的旺盛需求,能更好匹配大部分客戶購買能力,從而拓寬客戶群體,在補足中高端醫療需求、提供多元配套服務并兼具高性價比上進行創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