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近日,一在校大學生小劉購買電動車后,在校園里的一家電動車上牌服務點辦理車牌時,被告知必須要購買價值100元的保險才可以上牌。
(資料圖片)
近日,在校大學生小劉在為自己購買的電動自行車上牌登記過程中,遭遇到了強買保險,如果不買保險,就無法辦理牌照。
“這當中是不是有什么貓膩?” 小劉認為是否購買保險是自愿行為,向北京商報反映了這一情況。
通過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投訴發現,今年以來,有關電動車保險強買強賣的投訴并不在少數。
01
上牌被強制購買保險
據北京商報報道,小劉上大學后,為了節省在校園操場、圖書館、教學樓來回路上的時間,便買了輛電動車。在小劉所居住的江西省南昌市,電動車必須上牌才能上路。于是,小劉來到校內掛著紅色橫幅寫著“上電動車牌照點”字樣的服務點,填完身份證信息、電動車型號等信息后,想去校內派出所進一步登記信息,正準備離開服務點,被一個工作人員叫住,稱不買保險電動車上不了牌,要求其購買保險。
沒辦法,小劉只得購買了某保險公司承保的非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一年保費100元。
最后,工作人員在看到小劉購買保險的記錄后才放心的讓他離開。
在經歷這一系列“操作”之后,小劉不禁心生疑惑。于是便拿著登記信息來到了校內派出所,在咨詢完警察之后得知,雖然推薦購買,但是否購買保險是遵守自愿原則。
“當時并沒有以為該工作人員是賣保險的,因為根據店內環境,很難分辨這位工作人員是幫忙辦理掛牌服務,還是單純賣保險。后來才知道,這個工作人員和上牌服務沒有關系,就是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駐扎在服務點賣保險的”。小劉感覺自己被坑了。
眾所周知,汽車有屬于自己的保險,我們稱之為車險,發生交通事故后,車險可以幫助我們減少一定的經濟損失,減輕壓力。
可同樣是行車上路,非機動車處理交通事故的話,誰又來替他們支付高額賠償呢?
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實施監督的意見》,其中第六條“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條文中提到“鼓勵電動自行車所有人購買保險產品”。
不過,小劉告訴記者,電動車只在學校里騎,他覺得沒必要購買保險,所以打算向保險公司申請退保。
02
相關投訴不在少數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投訴”發現,今年以來,關于電動車保險強買強賣的投訴不在少數,而且保險銷售員的話術也越來越“逼真”。
有投訴用戶稱,電動自行車上牌,工作人員捆綁銷售報銷才讓上牌,說是電動車的交強險,必須購買,后才能給上電動車牌照。后聯系交警平臺,說沒有這種情況,則這是上牌工作人員和保險機構勾結,強買強賣。
還有投訴用戶稱,去上牌電動車驗車時,已在有關部門預約好時間到驗車點后被告知要先登記才能驗車,然后在工作人員指導下登記后被要求掃碼支付完成方可驗車,結果發現是保險繳納,金額最低為50元,否則無法辦理。事后才知道電動車上牌可自愿參保,感覺是在工作人員的誘導下購買的保險,也不清楚該工作人員是否是辦理點的工作人員還是其公司保險。
那么為何強制購買電動車保險這一亂象“橫行”呢?業內人士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一些保險銷售員利用普通民眾對國家法令制度不熟悉,對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管理制度的不同要求不清楚,甚至會故意借交強險制度來誤導銷售電動車保險。根治這一亂象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規范,一是在電動車上牌服務點醒目位置公布上牌工作流程,并明確保險自愿購買。二是不允許保險銷售人員直接入駐電動車上牌服務點,更不能參與上牌相關工作。
看到這,相信大家都了解了電動車保險投保以自愿為原則,但是有一點需注意:騎電動車一定要佩戴安全頭盔。特別強調的是,即使是購買了保險,發生事故后,應在第一時間報警,千萬別為了逃避責任而選擇逃逸,肇事逃逸后保險將拒賠!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險聯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