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月
(相關資料圖)
近日,中國平安(601318)、中國人壽(601628)、中國太保(601601)、新華保險(601336)、中國人保(601319)等五家A股上市公司相繼發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保費數據。
眾所周知,這五家公司乃我國保險行業絕對的頭部企業,保費市場占比還是影響力都舉足輕重。而以保險行業常年的經營傳統,四季度都將全面進入下一年度的經營準備之中。換句話說,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保費表現,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整個2022年的行業情況。
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險企保費收入21183.35億元,同比增長4.08%。可以說上市險企們再次守住了正增長,不僅上市財險公司增長穩定,壽險公司在這個更加艱難的一年中,搏出了微增的業績。
按照往常的經營習慣,險企們如今的重點已經逐漸轉向來年的開門紅經營,對2022年似乎已無太多留戀之處。當然,處在不同業績周期的產、壽險巨頭們,此時的心態或許也各不相同。
1
-Insurance Today-
財險增長強勁
車險非車險兩開花,但意健險乍現負增長
根據披露的保費數據,財險“三巨頭”2022年前三季度保費均取得了兩位數的增速,進一步鞏固了自身的市場地位。
作為財險行業一直以來最為主力的險種,車險承保和利潤在2022年全面復蘇。
除了未披露具體險種經營數據的太保產險,人保車險保費收入1960.28億元,同比增長7.1%,平安車險保費收入1456.92億元,同比增長7.5%,都保持了自去年以來的發展勢頭。
根據行業交流數據,上半年車險承保利潤約170億元。其中,“老三家”包攬了行業97%的利潤貢獻。
除了在車險領域之外,在非車險領域同樣實現定點開花。人保財險非車險保費份額約占總保費的48.55%;平安財險非車險保費份額約占總保費的34.38%。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財險公司在意健險方面都呈現雙位數的增長。這顯然有別于過去幾年財險公司健康險業務的快速發展。大多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甚至巔峰期有著百分之五六十、二三十的增速。
這意味著,財險公司經營健康險業務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
-Insurance Today-
壽險微增
保住大盤穩住底線,改革龍頭負增長依舊
相比于財險的雙位數高速增長,壽險表現羸弱。五家上市險企的壽險板塊今年前三季度合計保費13193.89億元,同比增長0.4%。
其中,近兩年改革最為強勁的平安人壽依舊呈現負增長的態勢,同比去年前三季度下降2.53%。其中新單保費,前三季度平安下降更猛,同比下降10.88%。不過依靠強大的續期保費,保障了其大盤尚穩。
但如何解決新單問題,依舊考驗著這家壽險巨頭。
壽險一哥中國人壽在二季度短暫負增長后,在三季度扭負為正,從-0.66%回升至0.13%。
增速最高者,當屬今年打開銀保渠道的人保壽險。細究其保費增長,固然增速高于其他四家壽險公司,但其保費的增長多依賴于躉交保費的拉動。
長險首年躉交保費約有223.41億元,同比增長40.6%,約占總保費的27.09%。而其另外三個指標,期交首年、期交續期、短期險等呈小幅度的下跌。
這方面,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中國人壽未披露具體的結構保費分類明細。
事實上,壽險新單保費收入的增長乏力,在半年報中早可窺見。這一點集中體現在新業務價值方面,五大險企上半年實現壽險新業務價值553.73億元,同比下降25.87%。
相當程度上,這也影響了利潤,上半年五大險企壽險業務共實現凈利潤776.69億元,同比下滑21.87%。
3
-Insurance Today-
代理人流失之痛,仍在繼續
個險代理人的流失也是壽險增長乏力的一個側面。
9月份銀保監會公布的保險代理人的數據: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保險公司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570.7萬人。這一數值較2021年底的641.9萬人減少了71.2萬人,較2019年底頂峰時期的973萬人下降逾400萬人。
根據2022半年報數據,其中五家壽險上半年的個險人力累計減少49.6萬人。
值得關注的是,走過前三季度,頭部壽險巨頭紛紛進入2023年的開門紅節奏,多家公司退出開門紅計劃。
這也意味著走過三個季度的保險業,幾成定局。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