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養老”成為全社會越來越關注的熱點話題?!笆奈濉眹依淆g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發布、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多省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多項養老惠民政策頻頻出臺,讓退休生活再增保障,讓金色晚晴更添幸福!
企業年金作為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中的第二支柱,近年來覆蓋面持續擴大,參保企業數和職工數持續穩步增長,投資品種日益豐富,市場化運作取得了良好成績,累計結存規模不斷增加。企業年金也常被稱為企業吸引人才、激勵人才、留住人才的“金手銬”,企業可以自主制定繳費分配方式和企業繳費歸屬方式,但這是否意味著企業有空間可以無限制地將年金繳費向部分員工傾斜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資料圖)
常伴客戶身邊,深研把握政策框架
根據人社部、財政部、國資委等監管與主管部門對于企業年金方案審批和備案的要求,對年金方案中的單位繳費分配至職工個人賬戶最高金額與平均金額的差距需進行控制,也就是所有建立年金的單位在繳費時都要滿足“繳費高平差”的政策要求,其政策旨在兼顧激勵與公平的實施原則,一方面積極發揮企業年金的激勵作用,尊重企業內部由于崗位不同、責任不同、貢獻不同在企業繳費分配方面存在差距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體現企業年金的保障作用,基于企業年金具有普惠性質的特點,必須控制企業繳費分配的差距,引導企業合理分配。
“繳費高平差”的工作要求見于《企業年金辦法》(人社部、財政部令第36號)、《關于中央企業規范實施企業年金的意見》(國資發考分〔2018〕76號)、《國有金融企業年金管理辦法》(財金[2019]91號)等多部政策,其作為一個重要的合規要求,需要在企業年金運營實務中貫徹執行。
在審核過程中,作為受托人發現部分委托人在執行“繳費高平差”的政策要求時,往往會出現在某一繳費周期內由于個別員工變動導致當期單位給職工的繳費平均值降低的情況,比如當月有新入職職工,由于工資基數偏低會拉低當期單位繳費的平均值。這會造成雖然其他人員的單位繳費沒有變動,但卻仍有部分人員的繳費出現超過“平均值5倍”的情況。此類情況因計算量大不易被調整,對于企業來說往往很“煩心”。而作為年金管理機構既要嚴守政策底線,又要幫助委托人解決難題,考驗的是年金管理機構的專業業務能力和替客戶分憂的決心。
常懷客戶視角,洞察實務管控難題
為向客戶提供更優質的受托服務,長江養老在完善自身審核流程的同時,深入企業走訪調研,了解企業的年金實務處理流程。通過觀察,發現部分企業在處理員工繳費出現超過“平均值5倍”的情況時,往往會將當期最高繳費金額調低為繳費平均值的五倍,而事實上最高金額的降低會同步導致繳費平均值的降低,從而使調整后的繳費數據依然突破了繳費高平差的限制。舉個例子:
同時,由于部分企業存在HR系統分散、數據難以打通共享以及系統開發資源有限等現實問題,都使得 “繳費高平差”成為了讓企業人事“頭疼”的難題。究竟如何確定繳費金額上限,能夠在確保合規的同時最大化保障員工的利益呢?不少企業會向年金管理機構尋求解決辦法。近年來,年金管理機構通常采用人工測算的方式將測算結果提供企業參考。
盡管人工測算的方式已經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對于繳費高平差管理的實際需求,但仍然存在測算數據處理量大、反饋時效性不強、企業整體把控力度弱的瓶頸,仍需要年金管理機構針對繳費高平差提供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常解客戶所急,精準施策創新服務
自2021年開始,作為專業的年金管理機構,長江養老為優化提升受托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高平差管控的靈活性、準確性和及時性,結合多年人工測算案例和經驗,有效運用數據分析技術探索研發了高平差系統管理功能,困擾企業的難題迎刃而解。該系統不僅能實時計算當期/本年以來實際高平差倍數,還能模擬測算未來周期內繳費以估算全年高平差倍數。為協助委托人在不突破政策的前提下對繳費上限進行動態科學控制,系統還可針對海量數據快速計算當期/全年高平差不突破 5 倍的繳費基數上限,如本年以來實際高平差已突破 5 倍,系統將直接計算得出調整建議。
(示意圖)
這一功能的全面上線有助于受托人和委托人實時了解計劃高平差整體情況,可幫助委托人快速、科學、精準地實現繳費調整,也使得受托人的受托管理服務更高效、更智慧。長江養老業內率先對于年金“繳費高平差”實現系統化全過程管控,目前已投入部分企業年金計劃的日常管理應用中。
長江養老始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堅持受益人至上,在響應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要求的過程中,努力創新服務模式、深化科技應用,提升智慧受托服務效能。將“智慧、責任、溫度”的太保服務送到客戶身邊,助推企業年金成為企業發展的有效動力,長江養老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