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 見習記者李晶晶 廣州報道
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城市中“1+2+4”家庭結構類型遞增。如何解決好老年人長期照護需求,確保老年人在舒心照護中安度晚年,這是新一代家庭子女頗為關注的議題。
近十年來,除政策性基本養老保險、長期護理險外,市場亦出現了不少新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包括養老年金(配備居家或機構養老服務)、增額終身壽險等,但這些產品從根本上未能完全滿足日趨龐大的老年人群體的長期護理需求,商業長護險的“補位”不可或缺。
(資料圖)
最近兩年,少量新型商業長護險產品先后上市。這些商業長護險產品,責任范圍涵蓋疾病身故保險金、特定疾病長期護理保險金。部分產品還包括意外傷殘長期護理保險金,長期護理保險金復利增額功能、重大疾病保費豁免功能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補充了政策性長護險尚未覆蓋的需求,亦解決老年人居家照護和醫療護理服務保障的缺位問題。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大部分產品的保障形態依然較為單一,保障責任較少,而且大多要求健康告知,對老年人投保存在一定的限制。
此外,與政策性長護險相比,商業長護險的費用水平較高、投保門檻不低,對有長期護理需求的老年人群體、亞健康群體而言,負擔不小,這亦亟待保險機構對產品進行改進或完善。
商業長護險市場需求日益擴大
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在加速。
據2021年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3億。
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公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60歲以上失能老人超過4200萬人,約占60歲以上老年人總人口的16.6%。這意味著,每6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當中,大約有1位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長期照護服務。
為解決失能老人長期照護問題,我國自2016年開始在全國15個城市、2個重點聯系省份開展政策性長護險試點,截至2021年底,試點城市已增加至49個,參保人數超過1.4億,累計160萬失能群眾獲益。但是,這對于我國龐大的失能人口,超4200萬失能人群來說,160萬人的長護險覆蓋率實在是有點“捉襟見肘”,尚待提高。
作為社?!暗诹U”,政策性長護險在全國的試點按照“成熟一個,擴展一個”的原則,主要在省會城市、一線城市落地,然后再向二、三線城市逐步鋪開。受到不同城市政策試點推進情況、城市發展水平等因素制約,目前,很多二、三線城市尚未能推動長護險制度落地,這導致了部分城市長護險需求仍未能獲得滿足,長護險供需矛盾日益嚴峻,缺口漸大。
以廣東省為例。目前,長護險制度在廣東省的試點,僅在廣州落地,覆蓋了廣州市1100萬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不過,廣東省有著超1.1億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長護險未來仍有較大空間。
9月1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商業護理保險發展機遇——中國城鎮地區長期護理服務保障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城鎮地區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總需求為1.4萬億元,保障缺口約為9217億元,約占護理服務需求的65%。
此外,目前家庭支出是失能老人支付護理服務費用的主要來源,占所有可用資金的96%,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基金占比僅占3%左右。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加速擴大、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撫養比上升,持續的城市化進程、家庭小型化等結構性趨勢,失能老人在護理保障方面的風險或將加大,而市場機制“補位”、商業產品“補給”,亦有待保險業共同推進。
滿足失能群體“靈活”保障需求
據記者留意,近幾年來,為滿足我國部分失能人群的護理服務需求,市場上已有商業保險機構針對性地推出商業長護險,保險期間主要分為長期和終身,責任范圍涵蓋疾病身故保險金、長期護理保險金、意外傷殘護理保險金以及護理金“復利增額”功能等,有效地滿足失能人群的綜合保障需求。
以某款較早前推出的合眾人壽的長期護理保險為例。該產品保障范圍涵蓋16種特定疾病的長期護理保險金責任、意外傷殘長期護理保險金責任、特定疾病護理關懷保險金責任、疾病身故保險金責任。投保年齡為18周歲至70周歲,保險期間分為保至80周歲或保至終身。當被保人滿足合同護理金給付條件后一次性獲得已交保費賠付外,還可豁免后續續期保費,并每月獲得基本保額賠付,最高可獲得60個月賠償。
假設一名45周歲的投保人周女士投保了該款長期保險,選擇保障至終身,繳費期20年,基本保額5000元,年交保費6491.5元。那么當她在64周歲交完保費后,70歲初次確診保險合同所列的特定疾病,而且因該特定疾病首次滿足該特定疾病所對應的護理狀態要求,周女士可以享有特定疾病長期護理保險金每月給付基本保額5000元,最高賠付60個月,最高可獲賠償30萬元。
與此同時,周女士還享有一次性特定疾病護理關懷保險金賠付,為累計已交保費12.98萬元。若該周女士一直無護理需求,直到其在98歲時因病身故,保險公司將按照其已交保險費和保單現金價值較大者給付疾病身故保險金,給付后保險合同終止。
若按照第一種情況計算,那么周女士在70歲確診特定疾病后,其可以獲得的最高賠付金額約為42.98萬元,為累計已交保費12.98萬元的3.31倍。因此,特定疾病長期護理保險金和特定疾病護理關懷保險金的疊加,加之意外傷殘長期護理保險金和意外傷殘護理關懷保險金的額外加持,讓該款商業長護險具有更為周全的保障功能和更高的保障額度杠桿,能夠有效填補政策性長護險在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服務報銷方面水平不足問題。
目前,我國長護險基金每月給付比例,大約在70%,剩余部分需要由個人自費負擔。按照廣州的標準,若選擇接受居家護理,那么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的平均支付比例大概在85%左右;若選擇接受機構護理,那么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的平均支付比例大概在80%左右,剩下的需要個人支付承擔。不過,對于政策性長護險尚未覆蓋的城市而言,商業長護險的保障亦更為凸顯了。
部分儲蓄增值功能產品今年上市
“政策性長護險的優勢,在于無既往癥要求,覆蓋人群更廣,更聚焦一些必須的醫療需求,保障一些基礎開支,且政府對此有補貼,費用可以更便宜。不過,護理的特質不僅在于醫療,更在于長期的生活照料。因此,商業性長護險的長期護理資金保障功能就更符合現代護理的需求特性?!北泵谰銕煛⑽伵1kU經紀聯合創始人李致煒對記者表示。
李致煒亦指出,商業性長護險也會有一定的局限。比如,部分商業性長護險產品要求投保人進行健康告知,受制于產品健康告知的要求,已患病的人群可能無法購買或在購買上存在限制,且比起政策性護理險在劃扣保費時自動在社?;鹬袆澘鄣钠栈萏匦?,商業長護險由于兼顧資金保障額度提升和護理服務資源擴圍的優勢,因此投保人自費水平可能會較高,只能適配經濟條件較為充裕的老年人或家庭投保。
事實上,為充分抵御通貨膨脹對護理保險金保障水平的影響,近一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在商業長護險上改良的新品種——增額長護險,同時兼顧長期護理和長期儲蓄功能,能夠滿足被保人的綜合保障需求。
“商業增額長護險作為新興的險種,是伴隨著我國專業類健康保險公司的成立和成長,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受到大家認可的。產品保障優勢比較明顯,提供疾病身故保險金、長期護理保險金、附加特定疾病豁免保費等,其保障范圍較政策性長護險極大拓展了保障外延。尤其是附加豁免保費功能,如果投保人出現了合同約定的疾病,則此份保險的后續保障無需繳納,而本合同繼續有效,被保險人可終身享有此保障?!濒吣洗髮W醫學碩士、北美高級壽險管理師孫曉四對記者表示。
比如說在今年推出的昆侖健康保險公司的某款終身護理保險,其除了基本的疾病身故保險金、長期護理保險金保障外,還包含了有效保額以3.5%的復利利率往上遞增的功能。李致煒指出,該款產品與普通長護險一樣,對于投保人也有健康告知要求。如果是亞健康狀態的投保人,一定要在投保時認真看清健康告知條款,否則可能會遭遇“加費”“除外”等情況,對保障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