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保險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虧損17.8億元,償付能力指標低于行業均值。同時,公司產品銷售渠道單一,還因保險消費投訴問題遭監管部門通報。
(相關資料圖)
進入九月,各險企2022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已披露,上半年業績也清晰可見。在這其中,獲友邦百億增資的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保險)罕見巨虧,上半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59.33億元,凈利潤虧損17.8億元;同時公司償付能力指標低于行業均值。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銀郵系壽險龍頭,中郵保險依靠銀郵渠道快速發展,但渠道單一也使得公司的手續費較高。此外,今年上半年,中郵保險迎來新一輪人事調整,董事長和總經理皆出現變更。
業績承壓之時,中郵保險還因保險消費投訴問題遭監管部門通報。針對上述情況,發現網向中郵保險發送采訪函請求釋疑,但截至發稿前,中郵保險并未給出合理解釋。
上半年巨虧17.8億,產品銷售渠道單一
公開資料顯示,中郵保險2009年8月4日由原保監會批準成立,是中國郵政控股的壽險公司,初始注冊資本5.00億元。歷經多輪增資擴股后,2021年中郵保險再次引入友邦保險作為戰略投資者進行增資擴股;2022年1月12日,中郵保險引資獲銀保監會批復,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注冊資本為286.63億元。
依托中國郵政廣泛的業務渠道、明確的發展戰略定位等,中郵保險業務規模呈現較好發展態勢,2014年便開始盈利。2019年中郵保險凈利潤突破十億至16.88億元,2020年和2021年波動,分別實現凈利潤13.16億元和14.03億元。
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郵保險增收不增利,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59.33億元,凈利潤-17.8億元,而這也是中郵保險時隔八年再次虧損。
(圖源: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中郵保險并未披露虧損的具體原因,對此,業內專業人士分析稱,中郵保險出現虧損或受渠道建設和投資收益影響。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郵保險一季度投資收益率0.93%,綜合投資收益率-1.23%;二季度投資收益率0.9%,綜合投資收益率回正至1.9%。上半年累計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為1.8%和0.8%。
產品銷售渠道方面,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資信)發布的評級公告顯示,中郵保險業務渠道主要為銀行郵政代理渠道,通過中國郵政下設各省市縣域分公司和郵儲銀行分支機構開拓保險業務營銷工作。
2019年-2022年一季度,中郵保險銀行郵政代理渠道收入672.34億元、816.83億元、854.87億元和422.87億元,占比分別為99.54%、99.61%、99.62%和99.51%;而公司直銷渠道收入占比僅為0.45%、0.39%、0.38%和0.49%。而中郵保險的手續費及傭金率也明顯上升,2019年-2021年分別為3.07%、4.31%和9.21%。
(圖源:聯合資信評級公告)
對此,聯合資信在評級公告中表示,2022年以來,隨著友邦公司增資的完成,借助友邦公司在個險渠道資源優勢,中郵保險業務渠道多元化有望得到一定提升。而上述業內專業人士表示,個險渠道的高建設費用或也體現在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數據之中。
償付能力指標低于行業均值,內控管理仍需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注冊資本的擴大并未顯著提升中郵保險的償付能力指標。數據顯示,2021末中郵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01%,較上年末減少9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56%,較上年末減少10個百分點。
引資獲批后,2022年一季度末中郵保險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3%和175%,較去年末分別增加12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二季度末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9%和182%。
(圖源:二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
雖然償付能力指標有所提升,但仍低于行業均值。8月31日,銀保監會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工作會議,二季度末,納入會議審議的181家保險公司平均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8.1%和220.8%,其中人身險公司平均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4.1%和214.7%。
此外,中郵保險的人事調整與保險消費投訴問題也引起關注。今年1月5日,中郵保險公告稱,經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決議,并經銀保監會任職資格核準,李學軍為中郵保險總經理,任職時間自2021年12月24日起。6月14日,中郵保險公告稱,自2022年6月11日起,韓廣岳擔任中郵保險董事長,李學軍不再代為履行董事長職務。
據了解,韓廣岳在郵政體系從業多年,自2022年2月擔任中郵保險黨委書記;李學軍曾就職于中國人壽(601628)、陽光保險以及人保壽險,有豐富保險從業經歷,也是中郵保險首位從外部引進的職業經理人。
(圖源: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同時,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4月29日,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部分銀行保險機構違反的情況通報》,指出中郵保險2020年度、2021年度存在保險消費投訴統計、報告和披露不符合《投訴辦法》要求的問題,主要是未將部分消費糾紛納入投訴統計,且通過年報披露及向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報告的投訴數據遠低于實際投訴量。依照消保局下發的意見書,中郵保險制定了《中郵保險深化投訴專項整改工作實施方案》,并于5月24日正式下發,目前已基本完成監管要求的整改工作。
6月10日,中郵保險在官網補充更正其2020年度和2021年度消費投訴數據,2020年中郵保險全渠道受理消費投訴10082件,2021年全渠道受理消費投訴15976件,投訴數據居前的業務類別均為銷售糾紛、保全糾紛和理賠糾紛。
(圖源:中郵保險官網)
6月27日,銀保監會資金部對中郵保險下發《風險提示函》,對公司資金運用存在風險隱患進行風險提示。中郵保險正在開展整改工作,目前暫未完成。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實際資本610.08億元,最低資本334.71億元。
7月27日,銀保監會消保局公布的一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顯示,中郵保險總投訴量30件,其中銷售和退保糾紛投訴量均為11件;億元保費投訴量0.07件/億元,萬張保單投訴量0.03件/萬張,萬人次投訴量0.03件/萬人次。
業績承壓、銷售渠道單一且保險消費投訴問題頻出,隨著年初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完成,中郵保險的資本實力進一步提升,但未來中郵保險如何繼續友邦公司在個險渠道拓展、產品設計等渠道資源優勢實現業務規模的持續健康增長仍值得關注。
(記者 羅雪峰 財經研究員 劉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