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元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元農險)現重大人事變動。
(相關資料圖)
近日,國元農險發布公告稱,原董事長蔡皖伶到齡退休,已辭去國元農險董事、董事長及戰略與投資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此前,經國元金控集團黨委決定,由魏李翔任國元農險黨委委員、書記,提名董事、董事長人選。
01
蔡皖伶到齡退休 魏李翔接棒
從這一次人事變動來看,70后魏李翔接替60后蔡皖伶,主要原因為到齡退休。
公開資料顯示,魏李翔1971年1月出生,此前,魏李翔并沒有保險從業經歷,但從過往的履歷看,其在投資領域的工作經驗較為豐富。其現任國元金控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等職,歷任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辦公室秘書、辦公室副主任,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開發銀行融資辦公室副主任,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資本運營部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蔡皖伶1962年7月出生,是一位擁有豐富保險從業經驗的老將,曾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蕪湖市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籌備組負責人、黨委書記、總經理,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培訓部總經理。
2020年的12月,蔡皖伶被選舉為國元農險董事長。2021年4月,蔡皖伶的國元農險董事長任職資格獲銀保監會核準。
由此可見,蔡皖伶出任董事長僅一年多時間就由魏李翔接棒。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8月,銀保監會批復程斌國元農險董事、總經理的任職資格。
董事長、總經理核心崗位齊齊換將,業內認為,此舉更有利于國元農險堅定推進IPO計劃。
02
6年前籌謀沖擊上市
國元農險為上市鋪墊了很久,早在2015年,就已經著手準備上市了。
2015年,國元農險首任董事長張子良就曾提出,“要努力實現國元上市、設立農村人壽保險公司等重大戰略發展目標”。
2020年10月,國元農險與華龍證券、國元證券(000728)等機構簽署上市服務合作協議。2021年12月24日,證監會接收國元農險IPO申請材料。
目前,醞釀IPO的保險公司仍然不在少數。如利安人壽、中融人壽、錦泰財險、眾誠保險等都有上市意向。然而,謀求上市且取得了一定進展的險企除了國元農險外,只有陽光保險集團。2022年4月,陽光保險集團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書》。
從目前情況看,若無其他險企開啟上市進程,陽光保險和國元農險誰能率先完成IPO,就將成為國內第十家上市的保險公司。
03
保費規模持續擴張 凈利波動幅度較大
作為一家有上市雄心的專業農險公司,其經營情況備受矚目。
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國元農險保費收入69.78億元,凈利潤1.66億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54.12%,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6.86%,償付能力持續保持充足。最新一期風險評級結果為 BBB 級。
整體而言,近些年,國元農險保費和凈利增長不同步。保費規模持續擴張,長期盈利狀態下,凈利波動幅度較大。
具體來看,2009年至2021年,國元農險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9.22億、12.6億、15.13億、19.84億、23億、28億、31.7億、41億、47.72億、58.38億、58億、67.77億、85.68億;凈利潤分別為0.24億、0.46億、0.61億、0.8億、1.11億、3.16億、4.37億、2.06億、2.8億、0.85億、1.75億、0.88億、2.78億。
有行業人士表示,凈利波動主要受大環境下保險行業不景氣影響,中小險企普遍承保虧損,國元農險也不例外。近些年自然災害頻發,賠付攀升,農險大多僅能實現保本微利。
04
產品創新是發展的生命線
凈利潤不斷出現波動,無疑是國元農險的一大隱憂。在全力沖刺IPO的同時,公司也不斷拓展業務和進行產品創新。
2022年1月28日,國元農險與中國財產再保險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保險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和建后運營中風險保障和風險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深入開展高標準農田專屬保險,為高標準農田建設增添“保險鎖”,更好地服務國家鄉村振興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農業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農業無疑是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市場孕育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農業保險不僅讓農民投產有保障,也能讓更多農民有信心加入到特色農產品(000061)的種養殖中,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進村入戶的渠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目前,國元農險已開發了種鵝疾病保險、玉米種植保險、櫻桃保險、煙葉種植保險、水稻種植保險等品類眾多的數百種農業保險產品線。可以預計,如果上市成功,國元農險將在農產品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險聯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