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中國首個CAR-T細胞治療類產品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商品名:奕凱達)即將迎來上市一周年。據悉,一年時間里,奕凱達治療了逾200位患者。但上百萬元的治療費用也讓普通家庭難以承受。6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很多商業保險產品將CAR-T療法納入了報銷范圍,并且已有多位患者獲得了保險賠付。
CAR-T療法在被譽為“抗癌神藥”的同時,120萬元/支左右的價格也讓不少患者難以接受。不過,雖然CAR-T療法未能納入醫保,但“嗅覺靈敏”的商業保險紛紛將其納入了報銷范圍,這其中,既有惠民保,也有百萬醫療險、高端醫療險、特藥險等產品。
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患者使用CAR-T療法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一是發生概率低,全國范圍內200多位患者用藥;二是花費大,120萬元一支,普通消費者很難承擔和接受如此高昂的治療費用,這類損失大、概率低的事件,非常適合通過保險手段進行提前規劃和轉移風險。
CAR-T療法被納入保險保障范圍后,已經為部分投保患者減輕了支付壓力。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保險業在CAR-T療法方面的總賠付支出已經超過470萬元,為7位患者完成了賠付,賠付金額從36萬元到100萬元不等。
在業內看來,CAR-T療法被納入商業保險保障范圍,切實減輕了患者昂貴的用藥負擔。上海鎂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鎂信健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CAR-T療法作為一種新興的腫瘤治療方法,被視為癌癥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之一,然而由于CAR-T療法昂貴的治療費用,使其難以令部分患者獲益,因此,CAR-T療法被商業健康險以及地方惠民保納入保障中,對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欣喜的消息,CAR-T療法將不再是一個天價藥物,會有更多患者得益于此療法。
實際上,CAR-T療法被納入商業保險這一舉措,不僅惠及患者,對保險業來說也是機遇。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很多保險產品在將CAR-T療法納入保障范圍后,將其當成一大“賣點”來宣傳,徐昱琛表示,這對于商業保險來說有很大的宣傳促進作用。
不過,由于價格極其昂貴,一旦發生賠付,對健康保險產品的賠付率會產生影響。所以,保險公司自身也承擔了一定風險。鎂信健康分析,CAR-T療法納入保險保障范圍之后,相關險企如何在產品設計環節準確識別風險并進行定價;疾病風險出現后,如何對疾病全程預見洞察、對患者主動性管理,并最終給予及時、準確的理賠等問題,都是險企必須考慮的。
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治療重大疾病的革命性藥物被研發出來,保險該如何讓此類“神藥”惠及更多患者?
圓心科技相關人員表示,短期內商業保險仍是提高CAR-T療法可及性的主要手段。在成本既定的客觀情況下,支付模式的探索或將是提高CAR-T療法這種突破性療法可及性的重要策略。在院外特藥清單拓展CAR-T藥品、將CAR-T療法納入保障范圍以此增加產品的競爭力、把CAR-T療法納入百萬醫療險報銷范圍、推出CAR-T療法高端醫療服務計劃等等,這些措施在保障藥企利益、在醫療險賠付率可控的前提下,都能切實降低患者的用藥負擔,這需要醫藥險深度融合,共同探索CAR-T治療支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