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在售,火熱搶購!
償二代二期工程正式落地,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滑,這對險企,尤其是已經成立若干年,但一直沒有增資的新興險企而言,增資發債以補充償付能力成為當下頭等大事。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22年以來,多家地方系險企都出現了股權轉讓的情況,一部分股東選擇退出,也有一些股東選擇進入。
雖然導致這些險企股權變更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不難發現,地方資本,尤其是地方國有資本,正逐步加大對于地方系險企的控制力度。
而在當下監管不斷收緊公司治理監管,反復強調資本穿透的情況下,這些有著相對良好信譽的地方龍頭企業、國有企業,或許就是當下最適合新興險企的金主了。
國寶人壽
一民營股東退出,地方國有金控平臺進場
近日,國寶人壽在保險業協會官網披露公司股東變更情況,四川川商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商發展”)擬將國寶人壽1.8億股(對應持股比例12%)轉讓至四川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金控”)。該項交易一旦獲批,川商發展將不再持有國寶人壽股權,而四川金控持股比例將從0%增至12%,成為國寶人壽的并列第四大股東。
國寶人壽成立于2018年4月,由四川省政府主導籌建,9家股東發起設立,是四川省首家全國性壽險法人機構。
決定要退出國寶人壽股東行列的川商發展是一家由四川省省委統戰部、四川省工商聯商會牽頭組織,川內近二十家大型民營企業共同出資設立的專業投資公司,是典型的民營企業。
而將要接盤的四川金控是四川省內唯一的省屬國有金融資本控股及運營平臺,其實際控制人是四川省財政廳。此次股權交易一旦獲批,國寶人壽國資股東持股比例將從33.5%提升至45.5%。
對于很多地方的國有金控平臺而言,全金融牌照一直是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四川金控也不例外。
根據其“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末,四川金控要建成以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和資管、增信、融資擔保等類金融機構協同發展、兩翼齊飛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目前,其已經拿下多種金融牌照,但保險板塊一直空白,此前,其曾有意發起設立西部農險,但最終卻不了了之。一旦參股國寶人壽成功,意味著,四川金控朝著全金融牌照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四川金控在未來或仍存在進一步增持的空間,因為截至一季度末,國寶人壽9家股東中,有四家所持股份都處于非正常狀態,其中兩家股權被質押、被凍結,另外兩家股權也被質押。其中,2021年1月,雄飛集團因資不抵債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也曾掛牌轉讓國寶人壽10%股權,作價3.75億元,但后來取消轉讓事宜。
海保人壽
問題股東出清,當地民營龍頭企業增持
海南省的首家地方法人險企,海保人壽近期也傳出重大股權變動。6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海南監管局發布公告稱,批準舜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舜元集團”)將持有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保人壽”)的1.8億股股份轉讓給海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海馬投資集團”)。
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舜元集團不再持有海保人壽的股份,海馬投資集團持有海保人壽4.8億股股份,占海保人壽總股本的32%,晉升為單一第一大股東。
與國寶人壽情況不同的是,舜元集團退出海保人壽更多是因為自身現金流緊張。早在3月2日,海保人壽就曾發布一則公告,顯示舜元建設在2020年1月16日將其所持海保人壽全部股權進行質押,以借款2.8億元,用于生產經營。雖然其在2022年1月18日完成了解質押登記,但從其變賣股權的操作來看,緩解自身現金流壓力或許仍是其最主要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之前,來自“海馬系”的趙樹華已經獲批出任海保人壽董事長。業內普遍認為,隨著趙樹華的履新,以及海馬投資集團對海保人壽股權的增持,“海馬系”對于海保人壽的控制將持續加強。
橫琴人壽
實施非對等增資,地方國企成單一第一大股東
5月25日,橫琴人壽發布《關于變更注冊資本有關情況的信息披露公告》稱,公司將新增注冊資本人民幣3.845億元,每1元注冊資本對應2.26元,由公司股東珠海鏵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鏵創”)認繳。
【資料圖】
如果本次增資獲批,則橫琴人壽注冊資本將由目前的20億元增加至約23.85億元。與之對應的,橫琴人壽股東持股比例也將發生重大變動:原來其5個股東各持有20%股權,增資后,珠海鏵創持股比例增至32.8%,其余股東股權均稀釋至16.775%。
與國寶人壽類似,持股比例將提升的珠海鏵創是華發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而華發集團為地方國企。
其實,橫琴人壽早在2019年就曾發布增資計劃,但一直未能成行。公司治理監管不斷強化之下,公司股權結構很難準確穿透,成為監管的一大困擾,這也導致很多增資未能及時獲批。
此次,地方國有企業出資,采取非等比例增資的形式,無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監管對于資金來源真實性的憂慮,或有助于險企盡快獲批增資。
中韓人壽
地方政府推進國企混改,國企增持,合資變中資
2022年3月25日,上市企業浙江東方(600120)金融控股集團發布公告稱,經廣泛征集,已經有5家意向投資人于3月18日在浙江產權交易所摘牌浙江東方參股的中韓人壽,并在3月23日完成競爭性談判,于3月24日完成增資協議簽署。
根據公告顯示,此次中韓人壽擬增加注冊資本15億元,合計釋放41.68%股權。其中,中方原股東浙江東方出資3.03億元,外資股東韓華生命保險株式會社不參與此次增資。
這意味著,一旦該股權變更及增資方案獲得監管部門批準,中韓人壽原中資股東浙江東方的持股比例將由目前的50%降至33.33%,但仍為第一大股東;原外資股東韓華生命因為不參與此次增資,其持股比例將按比例下降,由目前的50%降至24.99%,但保留了第二大股東的位置。此外,5家新引入股東,長興金控、溫州國金、溫州電力、溫州交發、證裕投資持股比例將分別為20.23%、5.52%、5.49%、5.49%和4.95%。
浙江東方是浙江省屬國有上市金控平臺,旗下擁有信托、期貨、人壽保險、融資租賃、私募基金、財富管理等10多項金融及類金融業務牌照,并參股永安期貨、華安證券(600909)等金融機構。
與上述企業不同的是,中韓人壽的引戰增資更多是浙江國資委主導下的國企混改標桿性項目。
這情況與2021年完成引戰的泰山財險類似,都是地方國資委主導下的混改項目,二者不同的是,中韓人壽選擇稀釋外方股東股權,而泰山財險則是引進外資股東——德國安顧。
銀保監會不斷強化公司治理監管,提高股東準入門檻,導致滿足條件的股東已經為數不多;反過來,對于有意布局保險業的資本而言,其也由于擔心公司治理結構、管理團隊專業度等等,難尋好的投資標的。
艱難時刻,新險企又面臨緊迫的增資需求,地方國企、龍頭民營企業出資增持成為最現實的方案。
不過,對于很多有意組建金控平臺的地方國企而言,不能忽視的一個現實困境是,按照當下的有關規定,其持股保險公司股權比例不得超過1/3,這意味著,其很難實現并表,實現對于保險公司的絕對控股。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