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蜜姐&編輯|凱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031篇原創
本周,陽光保險集團已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據證券時報報道,近5年來國內未有保險公司上市,此次陽光保險赴港IPO被視為險企上市的破冰行動,備受關注。
01
首先來看保險行業。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近些年,國內保險市場是全球發展最快的保險市場之一。
據Sigma報告顯示,以2020年的保費規模計算,我國的保險市場是亞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
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2020年,我國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3.3%。其中,人身保險業務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5.4%,財產保險業務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3%。
從發展水平來看,Sigma報告數據顯示,2015—2020年,我國保險市場的保險密度和深度取得了顯著增長,但相較全球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以2020年數據為例,我國的保險深度約為4.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我國的壽險保險密度約為人均241美元,全球平均水平人均360美元,非壽險我國保險密度人均214美元,全球平均水平為449美元。
盡管1979年隨著我國行業保險公司的陸續成立,國內現代保險業迅速發展,但對比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密度和深度來看,國內保險業依然還處于發展初期,未來增長的潛力還很大。
02
再來看陽光保險的成色。
陽光保險成立于2005年,旗下通過陽光人壽經營壽險和健康險業務,據銀保監會及保險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以原保險保費收入計算,2020年,陽光人壽的市場份額為1.7%,在國內91家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12位。
此外,陽光保險通過陽光財險經營財產險業務,2020年,陽光財險市場份額為2.7%,在國內87家財產險公司中排名第7位。
招股書披露,陽光保險2019—2021年總保費收入分別為879.07億元、925.69億元、1017.5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6%;歸母凈利潤分別實現50.86億元,56.19億元及58.83億元;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1.0%、10.6%、10.3%。
從業務來看,2021年,陽光保險的人身險業務保費占總保費比例為59.8%、財產險業務占比為40.2%,較為均衡。但人身險業務占比近三年來持續提高,而財產險占比則持續下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1年,陽光保險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8%、6.5%和5.4%;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8%、5.2%和4.6%。
同期,總投資收益分別為147.14億元、194.72億元和190.96億元。
陽光保險的總投資收益率和凈投資收益率均有所下滑,其中凈投資收益率連續三年下滑,創三年來新低。
03
陽光保險的全國布局,截至2021年底,覆蓋了國內全部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94.6%的地級市和63.4%的區縣;已有2038家專屬代理門店。
陽光人壽和陽光財險共擁有2895家分支機構。
其中,陽光人壽有約6.7萬名保險營銷人員,值得注意的是,它還有超5300名銀行保險渠道銷售人員,并通過32513個銀行保險渠道網點銷售人身險產品。
盡管保險行業近年來監管越來越嚴,但不同渠道的銷售,依然讓一些消費者有誤解。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在銀行買保險,容易誤解是銀行的產品,實則不然。所以,無論在什么渠道購買保險,一定要搞清楚到底你是和哪家保險公司簽訂的合同。
陽光財險方面,有約4.6網名保險營銷人員和約1.5萬名內部銷售人員。
同期,陽光保險的客戶約為2540萬名個人客戶和約43萬家團體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1年,代理人渠道的總保額分別占陽光人壽保險業務總保費收入的比例在持續下滑,分別為31.1%、28.7%及 24.8%;其中新保單的總保險收入也在持續下滑,分別為31.1%、26.5%及22.1%。
好在同期續簽保單的總保費收入占比是增長的,分別為68.9%、73.5%及77.9%。
而銀行渠道也是陽光人壽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近三年其占比在提升,分別為54.6%、58.9% 及64.2%;但同樣其中新保單的總保費收入占比在持續下滑,分別為84.7%、77.7%及71.3%。
盡管我國保險業前景巨大,但目前保險行業也處于轉型陣痛期。比如,保險代理人總規模呈收縮趨勢,產品也在新規之下迭代升級,行業監管趨嚴等。
而受大行情的影響,目前國內在港上市的險企普遍處于跌破凈值的狀態。
在保險業正經歷疫情疊加轉型陣痛的當下,險企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普遍不佳。陽光保險選擇此時赴港上市,或許并非良機。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閨蜜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