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寶,一名致力于保護韭菜的保險博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近央行又整大動作了。
既然是央行,那自然跟錢是有關的,一個是降準,一個是降息。
雖然看起來離我們普通人有點遠,但一頓操作下來,卻會方方面面地受到影響,包括工作就業和投資理財等等…
2、
這次既有降準,又有降息,分別來看下是什么。
首先說說降準,指的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之前我在文章中提到過一個數據,咱們國內的銀行,大約有8成的利潤來自存貸差。
我們把錢存到銀行,銀行不是白白讓它放在保險柜吃灰,而是會貸給個人或企業收利息。
收回來的貸款利息比付出去的存款利息多,就有利息差賺了。
這是個很好理解的商業模式,自然,放出去的貸款越多,賺的錢也就越多
不過,銀行總不能把所有錢都貸出去。
比如我們到銀行存了1萬塊,銀行如果把1萬塊全都貸出去了,萬一我們要取錢咋辦?
所以,央媽為了控制風險,規定了一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舉個栗子,央媽要求銀行每收到100塊錢的存款,就要上交10塊作為準備金存到央行賬戶。
這10塊,就是存款準備金。
這么做主要有兩個作用:
一是把錢存在央媽那兒,要是有什么風吹草動,央媽能拿出來救急滅火。
就像剛工作的小年輕每月賺了錢之后要先存一些到爸媽那,這錢爸媽不花,只是擔心咱胡吃海喝敗光了。
等將來要結婚買房買車了,就拿出來給我們用。
二是這樣能控制銀行的杠桿,通過貨幣乘數控制市場上流通的錢。
解釋起來比較復雜,總之記住這是一個連鎖反應。
存款準備金率事關重大,上調一點點市場上流通的錢就少,反之下調則會釋放很多錢。
所以,這次降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給市場放水。
為啥放水?
提振經濟。
畢竟現在內外不平,國外有美聯儲加息,有俄烏沖突,國內有一波又一波的YQ。
這個時候不奶一奶,很多企業怕是熬不過這個寒冬。
而企業熬不過去,那就有大批人下崗失業,受傷的還是我們老百姓(603883)…
所以表面上看降準是在奶銀行,其實是在奶市場、奶企業、奶老百姓。
3、
降準說完了,但這個反應需要時間,因為銀行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也不敢隨便給一些企業放貸。
往往央行放水之后,資金會在金融系統空轉一陣。
而央行的第二招,降息,就不一樣了。
這次的降息指的是「降低存款利率上限」,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下調基準利率。
對我們普通人最直觀的影響就是,今后我們去銀行存錢的話,利息可能又雙叒要降低了。
有些老司機看到這可能會有疑問,
現在利率不是市場化了嗎,這個文件說的是「鼓勵降低」,不是強制的吧?
是的,利率是市場化了,但卻是名義上的,實際很多銀行還不具備存款利率的定價能力。
其中新聞提到的利率自律組織,就是用于限制銀行的。
雖然說是鼓勵降低,不是強制降低,但這個會影響銀行的考核評分。
評分低了有什么影響呢?
如果不合格,就不能成為利率自律機制成員。
而不是成員的話,銀行就不能通過發行同業存單向其他銀行借錢。
銀行還需要跟其他銀行借錢
是的,尤其是常年口袋缺錢的小銀行,是萬萬不能失去這個技能的。
所以,雖然名義上利率是市場化的,銀行愛定多高就定多高,名義上是鼓勵下調而不是強制下調,但事實上中小銀行并沒什么自主權。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降息,目的也非常簡單。
一來降低大家去銀行存錢的意愿,希望能拉動我們去消費。
二來降低了銀行的攬儲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貸款利率,幫助中小企業減輕壓力。
當然,降息也好降準也好,都沒我們想的這么簡單,其中還涉及方方面面的博弈。
4、
大家也感受到了,這幾年的投資環境變化非常快,但經常能看到的新聞就是降準、降息。
沒辦法,市場環境差,不奶不行啊。
可這也就導致一個問題,我們普通人理財越來越難了。
一邊是鐮刀越來越多的股市,上躥下跳專治不服,一不小心就是腰斬、膝蓋斬。
就好比我昨晚跟一個朋友吐槽,這一年港股打新的資金放境外血虧,他表示很不爽
另一邊是不斷降低的利率,僅有的保本保息產品,存款也好,國債也好,收益一降再降。
講真,現在理財真不容易。
今時今日你要讓我給普通人推薦一個理財產品,除了增額終身壽之外,別的我都不輕易推薦。
不是因為我是保險博主,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而是我不知道你能承受多大的風險,我也不知道你的投資經驗豐不豐富,只能推薦保本保息,閉著眼都不會虧的。
在為數不多的,還保本保息的產品中,增額終身壽的長期收益是最高的。
以銀行存款利息為例,可以看到增額跟它之間存在明顯的剪刀差——
(注意看右邊的陰影部分)
存款利率經過一降再降之后,已經不到2%了,而頭部的增額終身壽產品目前還能達到3.5%。
試問如果你有一筆中長期不用的錢,比如10年左右,你會選擇存哪?
很多人都說不買不買,結果后臺訂單多得不得了。
昨天我還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同行,炫耀自己的客戶直接躉交了一份6000萬的增額。
至于為什么有錢人會買這么多,原因當然不是他接觸不到別的理財渠道,圍在他身邊的人多了去了,而是通過對比發現,真沒有比它更好的選擇了。
有的人說3.5%不高呀。
確實,相比股票基金的期望收益確實不高。
但我們要知道不同的人追求不一樣,資產少的人可以梭哈股市,因為nothing to lose。
而中產或高凈值,考慮的一定是穩中求進。
可以贏得少,但千萬不能虧。
像這個高凈值客戶,他的資產就算增值100%,生活質量也不會發生多大變化,但反之,縮水50%的話,日子就會明顯不一樣。
當然,存款和理財險的剪刀差肯定不能持續下去,畢竟監管不是傻子。
整個環境的無風險利率都在下降,不可能任由保險公司發行高息產品,否則市場上求穩的錢都會被保險公司抽走。
監管正明里暗里地要求降低理財險的收益,比如3.5%的新產品過不了備案了,比如要求老的3.5%產品下架…
早前魔都YQ還沒爆發,已經有小道消息說所有3.5%的產品怕是都撐不過今年3月份了。
當時提醒過大家。
那為啥現在產品還在呢?
不是經濟變好了,更不是說這事過去了不停了,而是大家都在忙著抗Y,還沒功夫騰出手管它。
就像一些稅務政策,本來是兩會開完就要定了,結果YQ一爆發,誰都顧不上了,有些事到現在都還沒拍板
根據我的經驗來看,估計等魔都這事消停了,就會馬上安排關閉艙門。
總而言之,市場環境不好,你我都感受得到,低風險和保本產品的收益只會越來越低,這已經是不可扭轉的趨勢。
如果你手上有筆10年以上不用的錢,同時又沒有好的投資渠道,真心建議適當配置一些。
這次受監管影響,上車沒之前那么方便,必須要人工協助才行,抓緊預約專屬顧問吧
ps.下周二直播,邀請了我的大拿女閨蜜
看看她這些年怎么做到資產從0到上千個W的突破,聽聽她用血淚換來的經驗
(比我猛多了)
內部分享,不設回放,要占座的加我微信
本文版權屬于《荔枝保》微信公眾號(lgbaoxian),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及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系dukept@126.com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小寶精選劃算保險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荔枝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