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品 | 異觀財經
作 者 | 炫夜白雪
異觀財經消息,北京時間3月1日,慧擇保險(以下簡稱“慧擇”)發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
綜合財報數據看,慧擇可謂是交出了一份喜憂參半的成績單。可喜的一面是,營收、合作伙伴、服務客戶規模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尤其是在第四季度,營收終結了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取得了大幅增長。
但更讓人擔憂的一面,慧擇已連續兩年持續虧損,且虧損有擴大的趨勢,而這背后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慧擇平臺本身的流量非常有限,客戶獲取過于依賴第三方渠道,進而導致營業成本和營銷費用大增,進而不斷擠壓利潤空間,如今流量見頂,獲客成本不斷增加,慧擇想要扭虧為盈,并非易事。
積極信號:保險中介被更多年輕人選擇
先來看下慧擇的業績亮點。
首先,GWP和營收創新高。
數據顯示,慧擇2021全年實現22.45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84%。2021年Q4,營收9.763億元,同比增長151.6%,在持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后,終于迎來大幅增長,季度營收創新高。
(數據來源:慧擇財報)
可以說慧擇的營收也受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2020年是新冠疫情暴發最為嚴重的一年,慧擇的營收增速比前兩年明顯下滑,2021年營收增速逐步恢復至疫情前的增速。
營收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促成的GWP增長推動。數據顯示,2021年,慧擇促成的GWP同比增長66.2%,從2020年度額30.199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50.182億元。2021年Q4,平臺促成的GWP同比增長90.2%,從上年同期的10.47億億元增長至2021年Q4的19.909億元。
(數據來源:慧擇財報)
其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重視保險,慧擇保險客戶規模擴大。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慧擇累計服務的保險客戶數增至約750萬,全年凈增70萬,累計受保客戶約6250萬。根據此前的信息披露,慧擇服務的客戶群是年輕的一代。2020年,通過慧擇平臺購買壽險和健康險產品的保險客戶平均年齡為32.7歲,購買年金保險產品的客戶平均年齡為35歲。
可以說,隨著人們保險意識的增強,科技技術的不斷滲透,以及保險行業發展越來越規范化等多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消費者消費者習慣由線下轉移至線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互聯網上買保險,從長遠來看,這對保險電商平臺而言是利好。
以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為例,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各渠道保費占比呈差異化發展,其中,專業中介渠道累計保費收入為214億元,占比為45%,較2020年底提升13個百分點。
全年凈虧超1億元,慧擇的“尷尬”有哪些啟示?
營收、GWP和客戶均保持增長,但卻沒有讓慧擇賺到錢,這就有些尷尬了。
數據顯示,慧擇2021全年凈虧損1.077億元,較2020年1830萬元的凈虧損,大幅擴大。虧損率從上年的-1.5%擴大至2021年的-4.8%。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與運營成本和營銷費用的持續上漲有著緊密的關系。
數據顯示,慧擇2021年總運營成本和費用為23.594億元,同比增長89.3%,這一增速超過營收同比增速。其中,運營成本為16.908億元,同比增長107.8%。2021年Q4,運營成本更是同比增長156.8%,從上年同期的2.912億元,增長至本季度的7.479億元。
(數據來源:慧擇財報)
慧擇作為運營在線平臺的特許保險中介機構,通過在平臺上分發由保險合作伙伴承保的保險產品,進而從合作的保險公司賺取傭金獲得收入。運營成本大增的主要原因,還是平臺自身流量有限,需要通過第三方渠道“間接銷售”,才能獲取更多傭金收入。
慧擇通過與流量渠道合作,包括社交媒體意見領袖和一些金融機構。慧擇合作的間接銷售渠道廣泛覆蓋微信公眾號、知乎、微博等社區,發布知識科普、產品測評、產品對比等內容。與第三方渠道合作,就必然導致運營成本增加,如今流量見頂,如果慧擇依舊依賴第三方渠道獲客,那么短期內,運營成本很可能還不會不斷增加,不斷擠壓慧擇的利潤空間。
那么,作為中介平臺,慧擇還需要擁有屬于自己的流量池,自身平臺如果能吸引更多用戶,則有助于慧擇降低對第三方流量渠道的依賴。獲客成本高企,能否留住客戶,提高用戶粘性,開發用戶長期、持續性保險需求并獲得可持續性發展是慧擇需要重視的問題。
此外,慧擇還存在營收來源單一的情況。慧擇超9成以上的收入都來源于人壽和健康保險產品的傭金收入。
(數據來源:慧擇財報)
數據顯示,2021年,慧擇傭金收入達到22.323億元,同比增長83.7%。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該占比分別為73.7%、91.9%和95.9%,慧擇對人壽險和健康險產品的依賴度呈現上升趨勢。
根據年報數據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慧擇與109家保險公司合作伙伴合作,其中包括66家人壽和健康保險公司,以及43家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公司。
中國的互聯網保險產品和服務行業已經出現并迅速發展,近年來,中國銀保監會不斷加強對該行業的監管,不時頒布和實施新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因此慧擇面臨法規和監管要求帶來的挑戰,以及它們在解釋和應用方面的巨大不確定性。
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僅持牌機構自營平臺可銷售保險。慧擇的確有全國性保險經紀牌照和保險網銷資格,但它也在招股書中稱,“過去一些合作的用戶流量渠道尚未獲得與我們合作所需的業務許可證或已完成監管注冊”。
隨著監管要求的進一步明確,類似這種無保險資質的營銷公眾號,將面臨更高的監管風險。而慧擇作為平臺方,主要依賴這些第三方渠道獲客,今后在合作渠道的選擇上需要確保符合監管要求,否則其自身業務將受到影響。
財報公布時,慧擇宣布其董事會已通過了一項股票回購計劃,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在未來12個月內回購等值最高500萬美元的ADS,已彰顯管理層對公司增長前景的信心及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
截至異觀財經發稿前,慧擇股價報1.20美元,比10.5美元的發行價,已跌去88.6%,總市值6220.55萬美元。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異觀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