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芮)訊,新能源車險的新戰局已經開始。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核準了“比亞迪(002594)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比亞迪進軍保險的野心不言而喻。此前,比亞迪還曾放出多個保險職位的招聘信息,包括保險經紀公司副總、運營總監、合規總監、合規經理、財務主管、產品經理、保險理賠專員等崗位。
進軍保險中介牌照,前有特斯拉和蔚來,后有比亞迪,目標均指向新能源車險。一位財險行業資深人士對財聯社記者分析,“比亞迪布局經紀牌照,比蔚來更值得關注,因為比亞迪是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的交叉點。這意味著,無論是新能源車企、還是傳統車企,均寄望于拿下自己的牌照以實現銷售模式和車險服務包的打通,進而打造服務閉環。”
車企入局 挑戰與機遇并存
1月份蔚來剛剛宣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比亞迪的保險經紀公司即箭在弦上。
背后的行業大背景是,2021年12月2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正式上線,要求所有新能源車輛均須投保新能源車險。
與此相應的是,新能源車企紛紛布局、提前下注自己的保險經紀牌照。早在2020年8月,特斯拉即在上海成立了保險經紀公司。
平安證券研報分析,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專屬條款》的發布,新能源車險有望成為車險行業的 重要增長點。以廣汽集團(601238)為代表的傳統車企、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均為進軍車險行業有所動作。作為領先入局者,特斯拉在車險領域走在行業前沿。
數據顯示,2013 年至2020 年,新能源汽車承保數量由14萬輛增持續至492萬輛,年復合增長率達56%; 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由11.6億元增至24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6.5%。未來隨新能源汽車市場加速拓展,新能源車險市場待開發的市場需求巨大。
作為此次入局的車企,比亞迪從2008年推出第一款雙模電動車開始,就已瞄準了新能源汽車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并做好了長足的規劃。到2019年1月,比亞迪新能源車的銷量首次超過了自家燃油車,在總銷量中占比達到65%,儼然成為典型的新能源車企。
而據財聯社記者了解,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斷上漲,2月份的數字達到88283輛,同比增加752.6%。
據平安證券研報分析,新能源車險是車企生態鏈的重要一環,有助于發揮車企在數據和技術方面的優勢。新能源汽車主要采用直銷模式,通過直營商場店業態或線上銷售,車企與用戶聯系緊密,同時拓展汽車保養、理賠維修、汽車金融等汽車后市場業務。
相對于傳統保險公司而言,車企獲取數據的成本和效率更高,更容易實現數據收集分析到輸出定價模型,可以實現精準定價、同時發揮成本優勢,提供更低價的保費。同時利用汽車產生的數據處理保險,也將極大提高索賠處理速度,縮短索賠處理周期。在價格和體驗上的雙重優勢,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投保。
優勢明晰,挑戰亦存在。
據一位大型財險公司人士分析,“新能源車企入局車險的挑戰還是非常明顯的,首先是牌照,車險屬地化運營,不同產品有不同的定價及費用政策,車企不具備快速儲備大量產品合約的能力。其次是服務網絡的搭建亦需時間的積累。”
《新能源車險白皮書》中分析,無論是百年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不具備車險行業經驗,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去躋身車險賽道,更不用說現在汽車銷售戰猶酣,精力有限。 所以,車企若想搶占車險市場先機,還需與具備能力的服務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鯰魚效應 或倒逼險企變革
在車企和險企的PK賽里,優劣各不相同。
新能源車險必定是一塊大蛋糕。據業內的一份測算,假設特斯拉在2030年之前銷量保持31%的年復合增長率,那么到2030年,年銷量可達到1152萬輛。按照中性情況的假設,特斯拉2030年可實現全球保有量6046萬輛,如果特斯拉的保險產品覆蓋率能達到70%,每輛車年平均保費為4800元,則車險業務可實現收入2031億元。
不過,數據的實現仍待實踐的檢驗。特斯拉從2016年就開始布局,在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地區啟動InsureMyTesla計劃,以保險經紀的模式,通過與保險公司合作進入保險領域。
2019年4月,特斯拉收購了美國馬克爾公司,獲得保險經紀牌照,主要業務為承銷和銷售專業保險產品。2019年8月,特斯拉在美國加州推出內部保險計劃,承保方為StateNational,保費個人駕駛記錄、車齡、地點等。
2020年8月,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上海落地。2021年10月,馬斯克宣布推出 UBI 新型車險產品。利用可直接獲取用戶數據的優勢,特斯拉的自營保險在價格上要比傳統保險公司低至 20%-30%左右,并且可以按月進行購買。
根據 CNBC 的數據,目前特斯拉保險業務已覆蓋亞利桑那州和俄亥俄州等5個州,到2025 年特斯拉可實現為30萬輛汽車投保。不過目前特斯拉并未披露其在保險業務上的收入情況。
再以“蔚來汽車”的車險套餐為例,蔚來汽車已為車主提供售后保養、劃痕補漆、上門服務、維保代步等服務,用戶在投保后,可在蔚來汽車app上完成從日常養護到維修到周邊產品購買等行為。
據一位中型財險公司人士分析,“對于險企而言,在已有經驗充足、渠道網絡優勢之下,數據和定價能力,以及風險管理能力可能更為突出。當然,由于新能源車賠付率高于傳統機動車,造成保險公司盈利空間小,承保積極性不高。”
據上述研報分析,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在高度集中的車險市場中,需在定價、服務等方面形成差異化優勢,方可分得一杯羹。新能源車企入局引發鯰魚效應,倒逼傳統險企加速革新。
不過,在巨大的藍海市場下,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上述人士認為,“新能源車險是保險行業必須抓住的新興市場。”
車車科技CEO張磊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我國車險數字化進程較淺,為了給用戶提供優質的理賠、維修、車主服務,要求車企與大量的線下服務網點達成協作或自建龐大的服務網絡體系,會需要大量時間和資金成本。此外,搭建一套成熟的線上系統難度也較大,“一般情況下,不同省市不同公司接口、承保規則存在差異,短時間很難實現與大量的系統對接”。
他還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是用戶回歸車企的時代,更是重塑車險產品的時代,車車將利用自身的技術積累和服務網絡,助力新能源企業分享“新能源車險”發展的機遇和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