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兩年現象級保險產品,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簡稱“惠民保”)受到廣泛關注。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兩會上,將就完善“惠民保”管理制度促進其健康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張琳表示,“惠民保”因其業務模式得到政府、商業保險機構以及第三方服務平臺等“大健康”主體的廣泛參與,在近兩年非常紅火,其保障范圍也逐步改進,更多地補充基本醫療保險的不足。但“惠民保”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帶來了很多問題。
張琳分析認為,“惠民保”在規范和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當前的惠民保普遍采用“團險個做、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形式,與互聯網人身險監管規定、人身險銷售管理辦法等文件存在沖突,比如互聯網業務需要使用專屬條款,線上業務不得線下銷售等。
管理流程上,目前各地惠民保牽頭落地的保險公司部門有政保部、大病部、團險部、電商部、個非部、健康險部等等,不盡相同,總公司對各地市在信息安全、互聯網合規、業務結算等方面沒有統一的管理,造成在產品、合規等方面的混亂。
“惠民保”的理賠信息披露也沒有統一的規范,披露信息非常有限。“網上可以看到的簡單賠付率從不足20%到99.88%,波動非常大,這樣不利于未來的產品設計和升級迭代。”張琳說。此外,“惠民保”基本沒有真正的健康管理服務,不符合從保疾病到保健康的轉變。
針對“惠民保”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張琳建議從產品設計、銷售管理兩方面進一步出臺“惠民保”業務的監管細則,建議出臺政策指引,由省級公司統籌項目,授權分公司服務落地,以商業性定位為出發點,明確惠民保業務的渠道屬性,個團分開。
惠民保還應建立建立信息披露機制。以年度為單位,從費用、賠付、參保等方面向社會公眾披露數據,增強公眾知情感,提升惠民保的獲得感;建議為惠民保業務劃定費用范圍,防止過低或者過高。
考慮到籌資途徑多元,張琳建議人民銀行支持豁免惠民保業務的支付通道費(銀聯、微信、支付寶等),鼓勵保險行業各類主體積極參與民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