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好規劃(ID:damaoplan)
又到了公務員進行財產申報的時間。
申報表格里有一頁,是保險產品。
家里前前后后買了不少保險,可哪些保險應該寫進財產申報表呢?
按照目前的要求,并不是所有保險產品都需要寫進這個表格的。
只有指定的投資型保險需要申報。
包括兩類:“人身保險投資型保險”和“財產保險投資型保險”。
“人身保險投資型保險”,是指截至填報日仍然生效的,產品名稱中含有“兩全保險”“年金保險”“投資連結型”或“萬能型”等字樣的保險產品;
“財產保險投資型保險”,是指截至填報日仍然生效的,向財產保險公司繳納投資金(包括保險儲金、投資金、保障金、投資認購金等),獲取保險保障,并按合同約定取得本金及其收益(虧損)的財產保險產品。
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如果在人身險公司買的產品,看保單上的保險產品的名字。
保單上都會載明產品名稱,XX公司XX兩全保險、XX(萬能型)、XX投資連結型保險、XX年金保險之類的。
兩全保險,指的是生死兩全,約定期間發生風險,保險公司理賠,如果平安無事,保險公司返還,比如常見的教育金保險。
年金保險,指的是在生存期間定期返還,如每隔幾年一返還,養老金一般采取這類方式。
投資連結保險,盈虧自負,分為不同風險級別的賬戶,可以在不同賬戶間切換獲得收益的保險。
萬能型保險,指的是賬戶金額有保底,投資方向相對固定,獲得收益的保險,有些獨立銷售,有些和其他產品搭配銷售。
其實大家可以看出來,上述產品繞來繞去,都跟錢有關,都有明顯的投資理財性質。
同樣的,如果是在財產險公司買的產品,如果帶有類似的投資屬性,比如到期返還,那么也是要申報的。
財險公司的產品,如果看名稱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什么類型,那么可以登錄保險行業協會網站(www.iachina.cn),在“保險產品”欄的《財產保險投資型保險產品名錄》來查詢。
除了按照要求,必須有申報的產品外,都是把不用申報的,比如貓妹之前推薦的重疾險、百萬醫療險、定期壽險、意外險,都不在申報范圍。
因為這類保險都帶有強烈的保險保障屬性,以我們的生命、健康作為保險標的,而不是為了投資而買的。
這里需要說的是,終身壽險,包括現在比較流行的增額壽險,表里沒提到,到底在不在申報范圍?
其實,從功能看,這些產品最傳統的功能是定向資產傳承,一旦投保人身故,錢就給了指定受益人。
但是,傳承的金額,普遍都不菲。
而且現在很多產品的變形,像增額壽險,側重于養老金規劃和資產保值功能,因此,很多人都拿它們做養老、教育金儲蓄之類的。
從這個角度看,應在申報之列的。
那到底要不要申報,貓妹覺得,還是按照現行要求看,如果產品雖然寫的是XX終身壽險,但是后面帶著小尾巴,“分紅型”、“萬能型”,那么還是要申報的,如果啥都沒寫,那可以不報。
另外,這里需要注意,有些產品是采取主險+附加險形式的,如果產品附加險里帶有“分紅型”、“萬能型”字樣,也是要申報的。
如果拿不準的,記住總的申報基調是:寧可細致點多報,也別少報、漏報。
最后,要注意一下申報的,除了自己作為投保人買的保險以外,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作為投保人買的保單,也需要申報。
因為一家人,財產都是共同財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申報人父母作為投保人的不需要申報。
有人會想是不是可以把錢給父母、岳父母,讓他們幫著“代持”。
其實,說實話,現在想查點啥信息,太容易了,尤其是保險產品,早已經不適合藏錢。
反倒是如果父母、岳父母還有其他子女、財產繼承人,反而容易起糾紛。
錢到底是誰出的,到底歸誰?掰扯不清楚。
所以,大家還是規規矩矩的買保險、求保障吧。
撰文| 貓妹
頭圖|Ritomm
排版|小嗨兔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大貓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