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虎訊 2月21日消息,近日,有用戶向地方金融監管投訴稱“平安普惠存在暴力催收”問題,但深圳平安普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在反饋中稱:“用戶與公司不存在借貸關系”。
根據用戶投訴:“平安普惠工作人員在催債過程中使用暴力催收,威脅恐嚇騷擾等等各種方式。導致當事人精神出問題,使用私人手機號碼私發恐嚇威脅短信。要求各部門盡快解決此事,目前當事人有輕生傾向,盡快處理...”.
2月16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回復中表示,該局已告知深圳平安普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予以核實,據深圳平安普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反饋:“您與該企業不存在借貸關系。與您發生借貸及咨詢業務關系的機構為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廣東華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鑒于上述兩公司非深圳市注冊企業,請您向上述企業注冊地主管部門提出投訴。”。
天眼查APP顯示,深圳平安普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法人為秦福榮,系平安普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控股方為融熠有限公司。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也是融熠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融熠有限公司還有兩家持股子公司分別為重慶金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90.625%和28%。
需要指出的是,平安普惠小貸和平安普惠融資擔保兩家公司的法人亦均為YongSuk Cho。YongSuk Cho即為平安普惠董事長兼CEO趙容奭(韓國),他也是陸金所的兩名聯席CEO之一,主要負責公司的零售信貸便利化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平安普惠是中國平安(601318)保險集團聯營公司陸金所控股旗下開展融資擔保、融資咨詢、小額貸款等業務的多家公司的總稱。據了解,去年10月25日,深圳平安普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就因催收問題遭到用戶投訴,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回復用戶相關投訴時指出,該局已要求該公司予以核實并妥善處理用戶訴求。
黑貓平臺數據顯示,平安普惠近30天累計投訴量為289條,累計投訴量1.3萬余條。金融虎APP注意到,2月17日,平安普惠在回復黑貓用戶有關“暴力催收服務差”的相關投訴時表示:“公司擁有一套嚴格、系統的還款提醒管理工作規范,對還款提醒服務團隊的態度、措辭和頻率都有明確規定,嚴令禁止對客戶實施包括故意挑釁、刁難、刺激、威脅等手段在內的任何不當行為。如發現員工存在催收方式不當等違規行為,將嚴格根據公司制度給予處分。”
同時,針對近期以來多名用戶關于“不合理收費”的投訴,平安普惠的官方統一回復為:“經核實,該筆借款您自主通過平安普惠APP辦理,相關合同單證均由您在線閱讀并確認簽署。在您申請借款過程中,頁面明確列示相關費用明細,在您最終放款前,會再次向您確認。同時您也可通過APP查看自己的各類應付費用,已充分保障您的知情權。”。
據了解,除了上述問題,“強制收取各種隱形費用,強制搭售保險,不給開發票”等問題也是平安普惠頻遭投訴的主要原因。去年以來,這些問題也引發了不少用戶向地方監管的投訴,且均得到了回復。而在2020年11月21日,銀保監會曾在相關通報中指出,平安普惠在與興業銀行(601166)合作開展普惠型貸款業務時,強制捆綁銷售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借款保證保險,未提供其他增信方式或其他保險公司產品供客戶選擇,侵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去年第三季度,陸金所控股零售信貸便利化服務費從2020年同期的94.2億元人民幣下降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91億元人民幣(14.12億美元),降幅為3.4%。凈利息收入從2020年同期的24.19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1年第三季度的38.02億元人民幣(5.9億美元),增長了57.2%,主要原因是公司增加了對信托融資渠道的使用,該渠道由公司合并。擔保收入從2020年同期的1.75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21年第三季度的1.93億元人民幣(2.01億美元),增長了639%,主要原因是公司承擔信用風險的貸款增加。截至去年九月底,已累計為1,621萬借款人提供信貸便利服務。
在當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陸金所曾披露:“在14家互聯網借貸平臺進行整改的過程中,金融監管機構提出了近1000個問題”。其中大部分已解決,其中約一半已解決。 因此,陸金所預計到2021年年底會有更多實質性的實質性進展。
目前,陸金所控股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還并未披露。不過,有關具體的運營進展和營收情況將亦將在不久后揭開答案。(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