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技術繁多、新應用繁雜的情況下,保險服務創新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哪些是創新的密集區域?
保險服務創新“玩法”
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周海濤表示,保險服務創新,首先要堅守客戶主張和行業站位,提升服務的速度和溫度,圍繞優化改善客戶的體驗,創新創造客戶的價值,打造技術運營體系。
保險服務創新目前常見“玩法”之一,便是打造生態圈。以中國平安為例,中國平安新醫療生態圈戰略將借助科技創新為抓手,賦能政府、用戶、服務、支付等相關方發力構建醫療生態閉環,抓住醫療健康市場巨大發展機遇,打造公司未來價值增長新引擎。
“對于打通這個閉環的基礎設施,平安已經擁有細致的布局。”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產品官胡庭洲表示,一方面,平安健康(原平安好醫生)作為平安旗下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的平臺,涵蓋7×24小時的在線咨詢、處方掛號、二次診療意見以及一小時送藥等服務,利用整個配套體系,構建了專業的醫患溝通橋梁;另一方面,平安醫保科技則以智慧醫保系統為核心,打造智慧醫保一體化平臺,從醫保出發,圍繞醫院、醫生、藥店、參保人積極延伸打造醫療管理綜合解決方案。
“總體來看,平安強大的綜合服務能力,特別是健康醫療生態圈和科技創新能力,與平安保險互為賦能。”胡庭洲說。
除了構建生態之外,另一種“玩法”則是智能營銷。
“我們堅持以用戶為中心、以數據為驅動,持續優化智能營銷服務。”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姜興表示,截至2020年,眾安在線APP平均月活用戶5年增幅超7倍,達242.9萬人,行業領先;官方抖音和快手粉絲量及粉絲增速均達行業第一,其中抖音號粉絲量突破300萬。
不僅如此,據姜興介紹,2021年春節期間,眾安在線作為特約贊助商與抖音合作了春晚紅包雨活動,總曝光量高達150億。基于豐富的互聯網保險場景及數據積累,眾安在線還自主研發了智能營銷平臺,獲客成本降低30%、投放效率提升50%;同時并推出全新智能客服,智能IVR導航率達97%、促進運營效能翻倍(提升108%),變相節約成本近1億元人民幣。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義表示,中國太保應用物聯網技術提升農險服務能力,依托數字化傳感設備和視頻圖像,建立農作物長勢預測的一個模型,實現農險遠程驗標、遠程查勘、遠程定損、災害預警,提供農作物全生命周期的科學管理數據,提高農戶防災減損的能力。
未來創新如何發力
“數字化轉型不是目的,也不是花架子,它是否能夠賦能業務、賦能管理才是檢驗數字化轉型的唯一標準。”胡庭洲說。
“從實踐來看,首先我們認為,技術賦能保險服務提升的核心引擎一定是云技術。”姜興介紹,2020年初,眾安在線自主研發的云上核心系統無界山升級2.0,系統可實現每秒超3.2萬的峰值處理能力,將承載千億保費規模。另一個方向則是數據建設。“數字化一定以數據為基本生產資料。”姜興認為,在全面數據驅動的時代,數據可獲取性和可用性問題都會得到更好解決,從而促進人工智能等技術真正發揮應用價值。
據介紹,眾安健康孵化的暖哇科技,目前打通28個省份超1000家醫院數據,并構建2600萬醫療保險知識、建立超過4萬條健康風險記錄和9萬個細類風控標簽。同時,眾安在線還專門成立了數據智能中心,基于眾安在大數據和AI能力上的沉淀,構建數據中臺體系,以數據驅動保險價值鏈的創新。
“技術賦能再往深發展是生態協同的能力。”姜興認為,只有互相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真正服務好今天更復雜的商業環境、更多元的用戶需求。尤其數字化的變革是一個需要長期、大規模投入的系統性工程,那么找到一個可以深度合作的技術合作伙伴則顯得非常重要。
線上線下走向融合
保險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也是與會嘉賓熱議的問題。但無論怎樣融合發展,都要以客戶需求為核心。
“我們要去認真的了解客戶到底需要什么,同時在這個需求的場景下,我們再根據客戶的喜好去選擇合適的渠道,推動跟消費者或者客戶的互動,提供相應的支持。”胡庭洲說。
胡庭洲認為,以線上加線下融合為代表的數字化轉型,適應了新時代年輕客戶群體的消費習慣和偏好,是當下行業改革以客戶為中心的必然要求,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胡庭洲表示,構建數字壽險,實施全面數據化經營,需要樹立工匠精神,以開放的心態去擁抱科技、擁抱變革,做到從思想、文化到行為的全面轉變。不過數字化轉型不是單純的線上化,關鍵是賦能線下。線上和線下的相結合,適應代理人一線的需求,兩條腿走路,打造閉環高效的業務發展模式。
周海濤同樣分享了線上、線下融合的“國壽經驗”。周海濤介紹,國壽財險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智慧客服體系,一方面注重業務和服務融合,頂層規劃設計,消除體驗鴻溝,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流程標準一致化、客戶體驗一站化。另一方面在線上服務的同時,疊加溫度,借助人工智能消退機體的冰冷,推動服務平臺場景化、服務運營交互化、服務感知擬人化。
周海濤表達了他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愿景:“線上線下都能夠體會到有溫度的保險服務。”記者 譚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