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中山中學學生的一堂戲劇課
(相關資料圖)
□本報記者 李思靜
推動藝術走進校園,既是深化學校美育建設,也為學生們所喜聞樂見。12月12日,2022桂林藝術節展演劇目、獨角戲《人類的聲音》導演孟丹峰來到桂林市中山中學,為該校中山戲劇社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生動又極具專業指導性的戲劇課。
逍遙沙龍現場,戲劇社的師生呈現了一段原創京劇《劉三姐》,這讓孟丹峰感到十分驚喜。
“那個高個子的男孩,給我留下印象很深。因為他太不像演員了,他的動作可能在專業老師看來比較僵硬,但是他在扮演這個人物的時候,有自己非常獨特的氣質,這就很容易給觀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孟丹峰建議這位同學,可以通過模仿傳統劇目中的形象,不斷靠近,最終探索出自己的風格。
活動現場,同學們踴躍向孟丹峰提出自己在戲劇演繹、劇本創作、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孟丹峰也為同學們一一指點迷津。輕松又干貨滿滿的大師課讓同學們收益良多,也讓他們更期待未來更多在桂林舉辦的藝術活動。
“今天這個沙龍,讓我知道了如何貼合人物,演得與人物相接近,把人物塑造得更好。”戲劇社初二成員姜思源說。在他看來,桂林藝術節的舉辦能讓他在桂林就能接觸到很多優秀的作品、很多優秀的老師。而在本屆藝術節中,姜思源最想看的劇目是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記》。“昆曲是我從沒接觸過的劇種,我覺得它唱詞很美。”對于未來的桂林藝術節,姜思源還“點”了幾出戲。“我想看京劇的《貴妃醉酒》《生死恨》。”
戲劇大師課片段
問:如果我在生活中沒有體驗過某種情感,我該如何表演它?
答:在我們的表演課里,第一堂課叫觀察生活,你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觀察體會生活中所有的人、事物。比如說,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老太太賣桂花糕,你就去看看她為什么每天在這賣,你先模仿她怎么賣,怎么跟人打交道,她是怎么把桂花糕放到鍋上,把收到的錢放在什么地方,左口袋還是右口袋……所有的一切你都要觀察到位。當你知道她的習慣性動作是為什么的時候,你自然跟她發生了感情,這些感情慢慢就在你心里積累。當你再遇到這樣的戲的時候,這個感覺會轉換過來。
問:如果我想寫一個反派角色,但是我和角色的三觀并不相合,我該怎么把自己帶入這個角色,去想他(她)應該會干什么事情?
答:第一個方法,比如要寫一個狡詐的人,但是你自己不是一個狡詐的人,你要開始在你看過的文藝節目中、書里頭找到一個你認為狡詐的人,一個有意思的人物形象,用作參考;第二個方法,你可以問問你的爸爸媽媽,或者其他成年人,看看身邊有沒有狡詐的人,問問他們為什么覺得這個人狡詐,這個時候你要聽他們怎么來分析這個事件,然后,你看看如何寫這個人物。
問:如果故事的劇情和我原先計劃大綱的設定不一樣,然后他的人物的性格和他的劇情走向不吻合,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答:這就看你想要保什么了,保故事的精彩還是進度。比如說,你要講一個蓋世英雄,但是劇情走向是“合家歡”,那就看你的取舍了。如果是我,我會回想我最初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目的是要樹立一個英雄,那么一切就為樹立英雄主義服務,如果要是講一個合家歡樂故事,我寧愿不寫這個英雄。
問:比如說我去演一個角色,但我演出來都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或者某一天狀態很好演對了,但后面再找不到這樣的感覺,該怎么辦?
答:這確實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我們不能靠情緒表演,靠情緒表演撐不了三個小時。今天你覺得我痛哭流涕了,我真的演得很好,但是第二天你到這個地方,你一滴眼淚都沒有,這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演戲不能靠拿情緒,你是要表演人物。
戲劇的魅力就在于臺上的人是活的,臺下的人是活的。活人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我今天和昨天是不一樣的,我現在這個小時跟上一個小時是不一樣的,所以你不可能每一分鐘每一次演出都是情緒飽滿的。你要理解這個人物,你可以準備四五種不同的表達他悲傷的方式、表達他豪邁的方式,你要準備這些東西,而不是靠一種情緒來表達,這個確實需要表演技巧的。
問:我們在自己創作的一個戲劇當中,應該怎么樣去做才會讓這個劇更精彩,讓觀眾越看越有味?
答:我小的時候,我的中學、小學也有戲劇社,那個時候我們排練的都是經典的片段。為什么我們要做這個?是因為經典作品里的戲劇沖突。
我建議是改編經典橋段。因為學生們生活比較簡單,如果你從你的校園生活里找一些戲劇沖突,別人看起來可能就會是小題大做,而且我們同學還不太會挖掘人和人之間深刻的矛盾,畢竟太年輕了。你們可以改編老舍的《茶館》,把北京的茶館變成桂林的油茶館,把掌柜王利發變成一個老太太,把每一個人物按照你們的想象去改善,但戲劇的矛盾,還是老舍先生的,這是一個成熟的“矛盾”,這樣也會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