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記者周文瓊
20年前,王潮歌接到桂林市政府邀約來做一場演出,最初是讓去一個大的禮堂,當時她對接不接這個工作有點猶豫。她說“我做的話,我來挑地點”。桂林人說行。她挑了象鼻山前面。桂林人說行。她說需要把象鼻山前面栽好的綠植全部都拔掉,變成觀眾席。桂林人說行。她說在水邊搭一個木棧道。桂林人說行。結果在演出前遇到一場大水,東西都被水推走了。她說這怎么辦?咱還能做嗎?桂林人依舊說行!于是乎這臺演出就成了《印象·劉三姐》的前身。
“桂林人說行,就真的能行!”王潮歌說,藝術需要土壤,而桂林就是能讓藝術生長的沃土。如今,桂林舉辦藝術節,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這,人們再一次來到桂林除了看山水,聽山歌,還要看對這個時代的思考。她希望桂林藝術節不僅僅是廣西的、桂林的,還是全中國全世界的?!?0年前我就在桂林工作過,做了一部演出叫《印象·劉三姐》,今天再一次應召而來,我將不遺余力為桂林藝術節做出我的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