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因藝術而更具魅力,因文化而充滿活力。
【資料圖】
桂林,這座正在全力打造中的世界級旅游城市,已被藝術之火點燃,綻放出耀眼奪目的城市光彩。
9天時間,10個表演場地,29臺劇目,128場演出,平均一天三場精品演出的高頻率排期,桂林市民“花式”打開這份充滿創意的新年禮物,在“家門口”暢享這場歡樂的沉浸式藝術嘉年華。
蔣成在排練中。
舞蹈演員蔣成:
首演話劇心里有團火燃起來了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日晚,廣西省立藝術館內,蔣成正在舞臺上動情演繹,與其他演員共同完成“2022桂林藝術節開幕式”的全要素彩排。
從藝18年的蔣成,是桂林市文藝演出有限責任公司的舞蹈演員,曾出訪過新西蘭、南非、泰國、香港、臺灣等地,登上過國內外大大小小無數個舞臺。歌劇、舞蹈詩、實景劇和兒童劇,都有所涉獵。這一次,參加藝術節演出的他需要扮演當代藝術學子及外國友人等不同的角色。
雖然舞臺經驗豐富,但蔣成坦承,首次嘗試參演話劇,他感到十分緊張,“對我來說,話劇表演是一個陌生且全新的領域,以前作為舞蹈演員只是動胳膊動腿,現在還要動嘴說,還要有感情地說,是很大的挑戰和突破。”
為了出色地完成演出任務,11月初,蔣成便與同事們投入到彩排當中。隨著演出臨近,本月4日起,演員們每天都要進行12小時以上的密集排練。提到排練,蔣成每次都說“我去上課了、我下課了”。他笑稱,這段時間就像回到了高考時一樣,每天抱著臺詞劇本,一有時間就對著空氣背臺詞,每一天都有自己專業上的成長和心態上的變化,非常滿足也很快樂,“有一種回爐再造的感覺”。
在蔣成看來,此次桂林藝術節是一次規模空前的藝術盛會,不僅能讓市民們大飽眼福,也讓本地的青年演員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
“這一段時間來的體驗和經歷,會一直受用于我今后的表演,很感恩有機會來做這樣一件事。”蔣成說,他會盡力把自己的角色演繹好,給觀眾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本報記者蔣璇 文/攝
9日上午一大早,謝璧徽(左)就與朋友一同來到桂林市政府旁的集贊兌換處領票。
“95后”觀眾謝璧徽:
劇迷本地追劇嗨不停
“95后”女生謝璧徽書桌的臺歷上,從10日開始,便標注了滿滿當當的行程,每天她都給自己安排了一場演出和展覽——對她這樣的文藝愛好者來說,這9天是幸福的。
謝璧徽對演出展現出的極高的參與熱情,是桂林眾多“90后”“00后”年輕觀眾的縮影。
9日上午,謝璧徽跟朋友一起早早出門,來到桂林市政府旁的集贊贈票兌換處排起了隊。原來,為了讓更多市民百姓享受文化惠民工程,桂林藝術節組委會特別準備了1000張票用于集贊兌票和購票抽獎活動。工作人員就位后,她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機,讓對方查驗集贊情況,成功領取到10日晚《人類的聲音》專場的免費入場券。
“之前,桂林很少有這一類的藝術活動,想看劇只能飛去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得益于藝術節這場盛會,這次能夠在家門口欣賞這么多高水準的精品大戲,太幸福了!”謝璧徽興奮地說,以前都是她羨慕那些外地的朋友,現在她也成了別人眼中羨慕的對象。
除了免費入場券,謝璧徽還自掏腰包購買了其他幾場話劇的門票,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時間上“撞車”而錯過任何一場。
談及話劇在年輕圈子里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她認為,“年輕人真的太需要精神安慰了,現在的生活是快節奏的,劇場本身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現場感,觀看的那幾小時里,觀眾的悲歡是跟著演員走的,沉浸在另一個世界里,不會因為工作和生活瑣事煩惱,這樣也能讓人放松下來。”
對于未來發展,謝璧徽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演出來到桂林,給桂林市民帶來更多的視聽盛宴,使之成為一種常態。本報記者蔣璇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