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聯合國最新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全球人口已經突破80億大關,其中印度人口增長尤為迅猛,已達14.12億,報告預測印度將在2023年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并且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約16.7億。
近十幾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迅速,許多人認為這離不開印度巨大的“人口紅利”,并且在今后更加看好印度人口增長為國內經濟所帶來的正面效應。這樣的論斷并非全無道理,只是印度人口增長為其經濟發展帶來潛力的同時,亦逐步成為一個愈發難以忽視的挑戰。
當學術界討論人口紅利時,通常將人口與勞動力水平直接掛鉤,而一國之人口體現在勞動力上的優勢究竟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從人口結構上看,印度人口呈金字塔形,35歲以下人口約占總人口的60%,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8歲,可以說印度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國家,這也是許多人看好印度人口紅利的理由,甚至認為該國有朝一日將成為與中國一樣的世界工廠。
然而,僅看印度人口的年齡結構并不能準確判斷這個國家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印度整體教育水平并不高,成年人文盲人數高達2.8億。況且,在印度,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不算文盲,可見缺乏基礎教育的人數不止2.8億。盡管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工人的文化水平沒有太高的要求,但印度總體勞動力素質低下,確實阻礙了印度工業的進步。實際上,在印度許多發展欠佳的地區,大量成年人由于缺乏基本職業素養,仍以最簡單的農業勞作為生,收入微薄,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每月所得僅供自身果腹。
印度第一大支柱產業是農業,有近六成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第二大支柱產業是信息技術業,有41萬人從事與信息、軟件相關的工作。例如,在美國硅谷有15%的高科技公司高管都是印度人。除此之外,印度人從事服務業的比重也較高,服務業產值占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以上。也就是說,印度的產業結構在工業方面已經出現了巨大的斷層,工業基礎很薄弱導致產值僅占其GDP的23%。本應是青年人就業主要領域的工業,對印度卻是軟肋。根據印度經濟監測中心的數據,近幾個月,印度失業率一直在7%左右,過去幾個季度,印度城市地區15歲至29歲年輕人的失業率更是徘徊在20%左右。受制于印度人口的整體勞動力素質,印度工業發展緩慢,這一現狀反過來又嚴重影響了受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情況,如此一來形成惡性循環。
這么看來,印度人口年復一年的迅猛增長確實給國家經濟提供了巨大的躍升潛力,但近幾年人口增長的優勢并未像外界預測那樣體現在消費、投資等經濟指標上,反倒是帶來更多的糧食壓力、土地負擔和住房、醫療、入學等方面的問題。
當前,印度加快本國工業化進程迫在眉睫,進而大幅提升就業率。這需要印度拓展更多的中低端產品代工流水線,同時為青壯年勞力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訓。將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轉化為實打實的人口紅利,印度經濟潛力巨大,未來可期。 (經濟日報記者 施普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