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國際金融市場風云乍起,新興市場國家證券資本流出規模超過500億美元。為控通脹,美聯儲啟動加息,貨幣政策由松轉緊。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多次加息,致長期利率快速上漲,10年期國債中美利差已由200個—300個基點縮小至30個基點。
資本是逐利的。利差優勢減弱會影響人民幣債券的投資吸引力,加上俄烏沖突強化了美元的避險貨幣職能,美元升值預期強烈,致使一些熱錢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向美國。有人對資本大規模流出和人民幣匯率貶值產生擔憂。對此,我們應理性分析,冷靜看待,不必盲目恐慌和過度焦慮。
其一,資本流動規模擴大是我國國際收支結構變化的必然產物。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高水平開放,跨境資本流動增加,國際收支活動中資本和金融項目的占比越來越大。
其二,資本流動形式發生了顯著變化,證券成為非貿易跨境投融資的主力軍。過去兩年,資本流動最顯著的特征是證券快速增長,原因有三個。一是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考驗下交出了亮麗答卷,經濟較早恢復并實現較快增長;二是中國實行正常貨幣政策,維持正利率,投資收益較高;三是中國構建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市通、大灣區理財通等機制,為資本跨境交易開辟了新渠道。此外,我國證券被納入明晟指數、富時羅素、摩根大通和巴克萊指數,大大增加了購買我國證券的國際機構投資者數量。當然,由于證券流動性更強、波動性更大,更容易受到突發事件、政策和市場情緒的影響,資本流動中證券快速增長,也增加了資本市場的脆弱性風險。
其三,我國經濟和國際收支的基本盤是穩定的,短期資本流動不會改變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態勢。2021年我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經常賬戶順差占GDP的比例為1.8%,處于國際公認的合理均衡區間,而且還擁有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今年前2個月,我國仍然是貿易、資本雙順差,支持人民幣幣值堅挺。盡管美國提高利率,縮小了中美間的利差,但是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5%左右,遠高于美聯儲近期預測美國今年2.8%的經濟增長目標。較高的GDP增長,不僅意味著較強的生產和出口能力,促進本國幣值堅挺,還意味著較高的投資回報和吸引力。因此,在一些投資者撤離中國的時候,仍然會有較多的投資者繼續留在中國,直接投資、持有中國的證券。
當前,俄烏沖突對國際生產和供應鏈造成一定影響,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向減少外需,對我國出口造成不利影響,美聯儲加息引導部分資本流向美國,惡化資本收支狀況,短期內人民幣具有一定的貶值壓力。但是,中國是吸引外資大國,也是對外投資大國,資本流入和流出規模都很大,具有強大的國際國內資源配置能力和影響力。即便出現證券市場資本大規模流出情況,我國也有能力進行有效對沖和動態管理,避免資本與金融項目收支出現較大逆差。
總體上看,我國對今年國際復雜形勢和嚴峻挑戰有清醒的認識,出臺了相互協調和配套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貿易政策,穩外貿穩投資,能夠從進出口、資本流動兩大項目實現收支基本平衡,減輕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和波動性,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市場預期穩定。
(作者涂永紅 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