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中國外貿快速增長,進出口增速達22.2%。
24日,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在《“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商務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對此表示,在中國外貿高速增長的背后,必須清醒看到,許多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困難增多,“有單不敢接”“增收不增利”現象較為普遍。
“外貿發展還存在很多隱憂,不能盲目樂觀。” 任鴻斌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密切跟蹤形勢,深入調查研究,針對外貿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需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跨周期調節工作,適時出臺新一輪穩外貿政策舉措,確保外貿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于中小企業可能更為短缺的是信貸支持,穩外貿政策需要確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我們也要關注上游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像鋼材、銅、鋁這些材料的價格上升對下游中小企業的出口影響比較大,現在承擔出口的60%都是中小企業,或者說民營企業。成本上升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可能外貿企業搶到訂單也完成出口,但不一定掙錢,這是一個現實問題。”霍建國說。
對于全年的外貿情況,霍建國認為:“一般來說,第四季度的歷史數據都是相對比較好的。而來年一二月份因為春節的因素所以相對比較弱一點。目前來看,四季度的貿易數據還會有一個穩步回落的跡象,但在手的訂單也足以支撐我們維持一個兩位數的高增長。”
外貿較快增長來之不易
任鴻斌說,今年外貿實現較快增長,成績來之不易。主要呈現四個特點:一是規模再創新高。1~10月,進出口總額4.89萬億美元,規模已超去年全年,再創歷史新高。
今年上半年我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4.6%和12%,均創同期新高。我國的貿易伙伴遍布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每天進出口貿易額超150億美元。我國與世界的經貿聯系更加緊密。
二是結構更加優化。國際市場更加多元,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占我出口總額的49.5%。民營企業主力軍作用更加突出,占我出口總額的57.6%。
三是質量持續提升。跨境電商進出口、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等外貿新業態保持兩位數增長。第130屆廣交會共展出新品近90萬件,其中25萬件為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四是供應鏈韌性增強。中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充分發揮制造業能力強、供應鏈配套完整的優勢,有效彌補全球供給缺口。我們完全有信心實現全年“量穩質升”目標任務。
同時,我國外貿對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貢獻明顯增強,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任鴻斌表示,一是有力帶動經濟增長。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達19.5%,拉動GDP增長1.9個百分點。
二是穩崗就業作用突出。前10個月,新增備案登記的對外貿易經營者達15.4萬家,其中絕大部分為中小微外貿企業,有效帶動就業增長。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拓寬了社會靈活就業渠道。
三是改善民生。積極擴大進口,保障重要農產品和能源供給,增加消費品進口,滿足人民多樣化需求。脫貧地區今年共有超2000家企業通過廣交會成功開拓國際市場。邊境貿易帶動400萬邊民增收,為興邊富民作出貢獻。
四是推動全球經貿復蘇。中國深入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已累計出口口罩超過3600億只,助力各國應對疫情、恢復生產,促進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今年上半年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對全球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4.8%。
企業困難“三多三少”
任鴻斌指出,當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國內和國際挑戰并存,短期和中長期風險疊加。四大宏觀風險不容忽視。
一是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不牢,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發展出現分化。
二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三是全球通脹上升,沿產業鏈從上游向下游傳導。四是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區域化、近岸化、本土化、短鏈化趨勢明顯。
他并解釋道,具體到微觀企業主體,主要有六大困難,表現為“三多三少”。
三多:一是貿易風險多,很多企業的訂單被延遲或取消,收匯風險加大。二是成本上漲多,海運運價仍處在高位,原材料價格上漲,反映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路透商品研究局(CRB)指數達到235,較去年低點上漲一倍多。三是供應鏈堵點多,多國仍未全面復工復產,港口持續擁堵,全球主干航線準班率從去年5月的73.6%下降至今年10月的17%。
三少:一是訂單少,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已連續7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下。二是芯片少,機構預測供應緊張情況可能持續至2023年。三是制造業勞動力偏少,部分地區外貿企業面臨季節性用工短缺。
任鴻斌表示,將對標商務工作“三個重要”新定位,認真落實“十四五”外貿高質量發展規劃,持續提升外貿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堅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著力從“穩主體、促創新、強韌性、拓市場”等4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穩主體,防范化解外貿領域風險。會同各地方和有關部門狠抓政策落實,進一步提升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抓實抓好外貿信貸投放,增強企業應對匯率風險能力,提高便利化水平,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
二是促創新,提升外貿發展質量和效益。做好新一批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圍有關工作,發揮好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新模式帶動作用,建設好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促進綠色貿易發展。
三是強韌性,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培育好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各類平臺;實施好對外貿易暢通行動,推進物流暢通、結算暢通。
四是拓市場,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充分發揮貿易暢通工作組作用,用好已商簽的自貿協定,精心辦好廣交會、進博會、服貿會等重大展會,指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