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底,外資機構關于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和市場表現的預測觀點相繼出爐。摩根士丹利預計,2022年中國GDP同比增速有望達到5.5%,回歸潛在增速。
“和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的‘保4爭5’相比,我們的預測更為樂觀,明確預判中國經濟明年會出現復蘇。”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在23日舉辦的媒體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有望在今年四季度觸底,并在明年二季度有所恢復,明年下半年恢復得更為明顯,全年實現5.5%的增長。
他認為,政策將逐漸進入拐點,明年中國將從“去杠桿”轉到“穩杠桿”,財政政策將在企業減稅、刺激消費、綠色基建投資三方面發力。
宏觀經濟政策將更為寬松積極
邢自強稱,作出GDP增長5.5%這一樂觀預判的基礎是,今年中國市場的一系列政策為經濟高質量增長、政策回歸常態奠定基礎。
他提到,國內快速去杠桿將接近尾聲,政策迎來拐點,明年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總體更為寬松、積極。例如,可能推出減稅降費、促消費、綠色基建投資等一攬子支持政策。
而今年國內針對互聯網平臺、“雙碳”、房地產領域的監管措施框架,也有望在明年進入更為漸進、協調的新階段。“明年將主要是這些機制的落地實施,而非新的、大幅度的監管(政策)變化。”他認為。
邢自強表示,今年中國監管層采取了非常罕見的大幅去杠桿措施,重塑房地產、互聯網平臺、碳排放等監管框架。
從數據來看,中國宏觀杠桿率已大幅降低10個百分點,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的實際增速已低于零。與疫情前的杠桿水平相比,中國的宏觀債務率升幅處于全球最溫和之列。相比之下,美國、英國、日本、印度等海外宏觀杠桿率同期都上升了25至30個百分點,遠遠高于中國。
“這也顯示出,市場在擔心明年海外通脹壓力較高,各國可能會采取一些收緊政策時,中國政策具備進一步回歸常態、重新聚焦高質量增長的基礎。”他說。
具體到各領域發展,邢自強預計,2022年,中國市場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有望加速,特別是與綠色相關的新能源領域的基礎建設和制造業投資,從而部分抵消房地產下行的拖累。
消費方面,邢自強提到,消費雖然回暖但幅度有限,也要考慮到“清零”的防疫措施的影響,但較今年下半年表現出來的狀況將適度回暖。
進出口方面,他認為,出口增長會有所回落,但由于美國補庫存的動能非常強,中國的出口總體仍會保持一定力度,“因此回落并不會出現大幅負增長。”
對A股的預判維持相對謹慎態度
對明年中國A股市場的表現,摩根士丹利延續了此前相對謹慎的態度。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表示,目前,市場對企業盈利等方面存在預期過度樂觀的情況。不過,她同時指出,A股仍存在一定的結構性、主題性機會。
“展望2022年,我們認為,目前并沒有到上調市場評級的關鍵節點。”王瀅說,一定程度上,市場對A股表現預期過度樂觀,這體現在三方面。
其一,受宏觀經濟增長壓力等影響,今年,中國企業盈利大幅跑輸市場預期,在當前企業盈利預期未完全向下調整到位時預測明后兩年能夠實現高增長,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實際情況。
其二,從估值角度,市場在年內經歷了長時間調整,且調整幅度較大。“從當前大盤整體估值來看,目前的估值只能說不算很貴,但是談不上已經跌出超低的可觀價值的程度。”她稱。
其三,從風險溢價角度,監管收緊的大趨勢出現之后,市場整體風險溢價程度呈現上升趨勢,但目前市場所隱含的風險溢價并未接近歷史最高水平。王瀅判斷,風險溢價還有繼續沖高的可能。
不過,她也同時指出,短期內,市場風險客觀存在,但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依舊存在。“2021年我們的主要投資建議是超配A股,進入2022年這個策略仍然奏效。”
原因在于,A股本身的行業和上市公司構成與目前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新監管框架下的長期發展戰略相契合。
摩根士丹利判斷,未來A股受益板塊將是與綠色經濟、網絡安全、技術國產化、高端制造等相關的題材板塊。當前階段,建議關注主題性、結構性機會,例如信息技術板塊,與信息安全、網絡安全、技術國產化、半導體國產化等相關的題材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