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辦理居住證,要跑好幾個部門,開證明難,等待周期長、現在把幾個以前需要單獨辦理的事項整合成了’一件事’,全程線上辦理,太方便了”。
2020年,上海“一網通辦”推出小孩出生、醫療付費、企業職工退休等日常需求大、頻率高的“15件事”,辦件量迄今近200萬件,相關改革經驗被國務院推廣。在此基礎上,今年又繼續選取重點領域的“12件事”開展業務流程再造,進一步提升企業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這“12件事”包括:市級支持資金申請、公共信用信息修復、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繳、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居住證辦理、企業招用員工(穩就業)、社會救助、校車使用許可、職業健康、一般項目挖掘道路施工、船舶開航、企業高頻證照變更聯辦等,目前已全部上線運行。
“四減”最大限度簡化優化業務流程
市政府辦公廳政府職能轉變協調處介紹,這“12件事”改革從“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入手,最大限度簡化優化業務流程。
今年9月27日,居住證辦理“一件事”正式上線。前期,市公安局先后完成40余個系統數據接口聯調測試,實現部門間信息的互聯共享。居民如需辦理居住登記,新辦居住證、變更居住登記地址等相關事項,只要拿出手機即可隨時隨地在線辦理,材料齊全,符合要求即可實現一次辦、零跑動。截至目前,居民群眾通過居住證辦理模塊,辦理相關事項已經超過了17.91萬次,平均用時僅有幾分鐘。
以往居民在線上辦理公安部門主管的居住證業務和房管部門主管的住房租賃合同網簽備案業務需要登錄不同的界面,也無法查詢辦理進度。現在居住證辦理“一件事”提供了統一入口,可以跨部門辦理與居住證相關的事項,并且提供辦理進度查詢,線下辦理給查詢、政策解讀、智能問答等擴展服務。
居住證辦理“一件事”還創新性地首次推出親屬關系承諾制,以往居住在近親屬自購或租賃住房的境內來戶人員,申辦居住證時需要到戶籍所在地開具近親屬關系證明,實行親屬關系承諾制后,線下申請時,申請人按格式填寫并提交親屬關系承諾書即可。網上申請時,由系統自動生成電子親屬關系承諾書,申請人按要求填報信息并簽名確認即可,大大降低了來回跑動所花費的時間成本。
打通數據壁壘 “綠皮車”變身“和諧號”
少跑一次,甚至“零跑動”的背后,離不開政府部門之間的高效對接以及全鏈條數據賦能的支撐。“12件事”通過數據共享、互聯互通,跨部門協同,從優化申請端體驗到賦能政府端治理,不斷提升管理服務的整體效能。
殘疾人保障金征繳“一件事”歸集了市稅務局、市殘聯、市場監管局、民政局等7個委辦局,涉及3.45億條殘疾人相關數據。要實現1.5萬跨地區殘疾人就業信息跨地域互信互認,靠的是精準集成殘疾職工人數審核、殘保金申報繳納和超比例獎勵等事項的線上辦理功能。
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企業經辦人員申報殘疾人保障金因情況各異、材料繁多辦事效率低下。“一件事”上線后,就像“綠皮車”升級到了“和諧號”,用人單位登錄“一網通辦”,就能在線辦理殘疾人就業情況申報、殘保金申報繳費、超比例獎勵申請等事項。全程網辦、無人工干預、大幅精簡辦事材料,還為無需申報殘疾職工人數的單位提供了繳費直達快速通道,全面提升了單位辦事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此外,通過大數據決策分析,殘疾職工的類型、行業、崗位、學歷、工資情況分布等數據形成可視化,為用人單位描繪出一副直觀的殘疾人就業畫像,為今后開展殘疾人就業和培訓工作,優化幫扶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上海堅持將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一網通辦”改革的一項制度性安排,列入每年的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市政府辦公廳政府職能轉變協調處介紹,今后,“一網通辦”還將繼續優化完善今年新上線“12件事”的運營管理,按照事項擴容、適用范圍拓展、受益人群延伸、辦理體驗優化的目標,不斷提高用戶黏性和辦理量,推動“一件事”從“能辦”向“好辦”轉變。
(記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