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昨天圓滿落幕。
這里豎起了一座開放的里程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自身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進博會就是一個例證。
這是一場分享開放的全球盛宴。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多家參展商亮相本屆進博會企業展,按一年計707.2億美元的意向成交金額,詮釋著貿易全球化的動人場景。
無論是入世20年,還是連續4年成功舉辦進博會,體現的都是中國的大國擔當: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
走向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
10月17日落地上海,11月6日結束隔離,嘉吉亞太區主席兼企業戰略負責人施孟澤幾乎是掐著時間點踏入第四屆進博會展區的。昨天進博會剛結束,他又馬不停蹄飛回總部。“就算是隔離21天也要來!”入境時在酒店隔離期間,他用相機24小時記錄窗外黃浦江畔的光影變化,忍不住感慨:“中國的變化真大!”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滄桑巨變,中國入世20年來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先入者,受益匪淺。施孟澤說,今年恰逢嘉吉進入中國50周年。如今,中國公司員工總數超過1萬人,區域總部落戶上海,嘉吉深深受益于這里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今年也是資生堂進入中國40周年。資生堂中國CEO藤原憲太郎說,中國市場已成為企業最大的海外市場,未來將在引進全球創新的同時加碼本土研發,“我們對中國市場信心滿滿”。
后來者,快馬加鞭。本屆進博會上,挪威專業護脊書包品牌貝克曼首次亮相,雖然因疫情原因,掌門人馬丁·貝克曼無法親臨上海,但企業依然把眾多“中國首發”帶到進博會現場,為的是分享中國對外開放的紅利。
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無論是入世20年,還是行進到第四個年頭的進博會,開放的成果顯而易見,而制度型開放是根本。中國將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本屆進博會開幕式上,一個個面向未來的鄭重承諾,將加快推動中國走向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
張開雙臂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
在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塞爾維亞國家館的紅色展板上醒目地寫著:“與中國分享我們最好的”。開放——進博會辦展的生動實踐充分表明,大海般的市場已向世界敞開懷抱,愿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
短短6天的進博會,大單不斷!西班牙尼古拉斯克雷亞集團已是連續四屆參展,今年這家高端裝備生產商一口氣拿下價值1.2億元的訂單,刷新了參展以來的成交紀錄。銷售總監車航標笑得合不攏嘴:“買家是江蘇張家港的一家企業。要不是進博會,我們根本接不上頭。”
短短6天的進博會,投資不停!國際審計、稅務和咨詢企業——瑪澤(Mazars)中審眾環集團今年再度亮相進博會,與上海自貿試驗區陸家嘴管理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瑪澤集團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主席赫爾維·艾利亞斯(HervéHélias)很激動:“進博會這個窗口折射出中國的活力,我們非常看好中國和上海的未來發展。”
短短6天的進博會,交流不止!德勤展臺每天都要接待十幾批客商,舉行多場發布活動。德勤中國副首席執行官蔣穎感嘆,進博會已成為參展外國企業深入了解中國市場、尋找在華投資機遇的重要平臺,在促進外商投資和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次次展示、洽談、對接、投資……當越來越多的展品變商品、看不見的展品落地,簡單的買賣關系、合作關系,正轉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層經濟互動。
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
有人說,從進博會的一個點,可以看到世界的整個面。因為這里,時刻回應著世界的熱點話題。
綠色低碳是全球關注的焦點,進博會上也吹來一股“低碳”風。法國智奧會展集團帶來“城市會展‘數字碳中和’發展解決方案”亞洲首發,用“數字碳中和”加速行業升級。該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周建良說,希望通過進博會傳遞嶄新的綠色辦展理念,與全球企業探尋后疫情時代城市會展綠色智能新機遇,為城市發展創造價值。
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已不足90天,冰雪元素同樣成為進博會的大熱門,包括優衣庫、斐樂、迪卡儂等全球巨頭爭相帶來新品,用冬奧“冷”資源點燃進博“熱”經濟。
因為進博會,世界看到了一個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中國正在世界經濟恢復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達能全球執委會成員、中國及大洋洲總裁謝偉博由衷地表示,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快控制住了疫情,中國的工廠和供應鏈也恢復得更快,意味著這里在原料供應和出口方面都為世界樹立了榜樣。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第四屆進博會雖然已經落幕,但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堅定不移!
(文匯報記者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