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低配和避險邏輯下,銀行股憑借資金面、政策面、情緒面的利好變化,估值不斷修復,根據wind數據,截至7月22日,中證銀行指數今年內的漲幅達到13.31%,銀行板塊A股市值破10萬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一時間資金蜂擁至銀行板塊,然而隨著銀行板塊擁擠度加劇,投資性價比下降。
反觀保險指數,正憑借低估值+較強的賺錢能力走向大眾視野。下面我們來重點講講保險指數的投資價值點都在哪里。
一、估值更具性價比
首先從盈利估值匹配度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中證銀行近十年市盈率7.32倍,處于歷史94.91%分位數,市凈率0.73倍,處于近十年歷史46.18%分位數,也就是說目前銀行指數整體估值在歷史上并不低。
保險主題指數,目前市盈率為7.92倍,處十年以來30.33%分位數,市凈率0.86倍,十年以來30.33%分位數,保險估值水平比歷史十年69%的時間都要便宜。公募基金對保險股持倉仍處于低位,一季度末保險板塊持倉占比僅為0.91%,較標配1.99%仍有顯著差距,個股則不同程度欠配。
二者相較之下,目前銀行股擁擠度高,估值高,而保險股處于低估值、欠配狀態,性價比凸顯。
二、資負雙端共振 基本面改善
負債和資產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就像兩條腿,一方面,保險公司通過銷售相關保險產品收取不菲保費,另一方面,將收到的保費投資到債券類資產、A股、銀行存款等獲得利差,這也是保險公司業績增長的內生動力。
從目前保險板塊的投資端來看,有幾組數據可以關注下,2013年—2024年,保費規模從1.7萬億增長到5.7萬億,年化復合增長率達10.61%,跑贏GDP增速。2024年ROE 17.74%,排名全行業第三,穩健的ROE表明保險行業盈利增長的高質量屬性,2025年保險行業保費收入愈發穩步增長且增速加快的態勢,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截至5月末,保險行業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0602.0億元,同比增長3.77%。
另一方面,監管要求大型國有險企將每年新增保費的30%投資A股,隨著A股近期走勢震蕩上行,保險資產端、負債端形成共振,基本面顯著回暖。
而銀行盈利能力受利率下調影響,息差走低,考慮當前銀行的盈利能力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銀行指數整體的 ROE 水平是9.33%,處于歷史最低水平,利潤增速同樣維持在 0~2%的歷史低位。換言之,當前銀行的盈利能力處于歷史底部。
三、監管支持雙向發力
近年來保險業監管政策態度積極友好,持續引導行業緩解利差損風險。2025年監管先后發文規范萬能險、分紅險結算要求,深化代理人營銷體制改革。
同時進一步放寬險企權益投資限制,引導長期資本入市,此前,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通知》通過將70%考核權重錨定三年以上周期,有望從根源上化解保險資金屬性與考核錯配的矛盾,持續釋放險資增量資金潛力。結合償付能力優化、風險因子調降等配套措施,此后險資持續加大資金入市規模。
風險提示:投研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實際持倉或未來投向保證。觀點具有時效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