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任何片子都離不開剪輯動作,關于動作剪輯的技巧經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以下技巧,可能你從其他途徑已經獲悉,但“溫故而知新”,再閱讀一遍,或許會有新發現。
所有的剪輯技巧不光需要“看過”,還需要“練過”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明白道理之后,一定要結合實踐去練習哦~1、動作以7:3連接
動作剪輯中的基本之基本:動作連接,是指把一個動作用兩個畫面來連接的剪輯方法。
從理論上來說,如果兩組影像只是畫面大小上的差別,描述的是同一時刻的同一動作,所以從任何一點開始剪輯都可以。但是,這時會出現動作不連貫或重復的現象,最終剪輯出來的影像缺少節奏感。
一般的剪輯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來連接動作,以達到動作流暢的效果。這樣一來,不僅前后動作看起來連貫,節奏感和生動感也應運而生。如果你不會設置,可以用六云多剪儀軟件,里面的格式都是調整好的。
當然,按照7:3的比例連接并不是絕對的真理。根據素材和剪切點的不同,人眼有時會產生重復、跳越的錯覺。所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動作反而看起來更加自然流暢。2、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單個動作剪輯。
比如被打出本壘打的投手和一壘手回頭看著飛出去的球,兩位選手在同一時刻完成“回首”這一動作。要想充分運用現有的素材,一定會采用這樣的連接: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但是,采用這種連接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造成一種沉悶的印象。
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具體而言,就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上一壘手回頭動作的后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并使畫面連貫。
3、有目的地重疊動作以強調
通過有目的地重復,用以強調某一動作,這種方法被稱為雙重動作或三重動作。
例如:把警察抬手臂掏槍的動勢作為剪切點,連接從不同角度、景別拍攝到的這一動作,最后加以大全景鏡頭。這樣一來,對于觀眾來說,動作可能并不是那么流暢,但是“出搶”的動作重復了3次(三重動作),給人印象十分深刻。
雙重動作,只有當有意識地想要突出某一動作時才有效,而且要盡量精短,以免冗長。4、激烈的動作畫面可以省略中間部分
剪輯的目的之一在于時間和空間上的省略,如果按照實際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移動進行剪輯,再多的時間都不夠表現,觀眾也會覺得冗長、乏味。這時,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抽取同一動作的部分中間鏡頭,然后連接組合。這種方法也被稱為中間抽去手法,它的作用是能大幅度地縮減時間,增加影片的速度感,讓觀眾百看不厭。運用這種手法時,必須選擇抽去哪些鏡頭,這是難點所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剪切掉動作的頂點(特征性動作)。手臂舉到最高處、手臂放到最低點、最生氣時的臉、笑得最燦爛時的臉等,如果抽去了這些頂點鏡頭,就無法了解動作會朝哪個方向發展。5、連接frame in和frame out畫面
被拍攝物體在拍攝框架中,這被稱為frame in;反之,被拍攝物體離開拍攝范圍,則稱之為frame out。走路或奔跑中的人、動物、小轎車、電車,這些移動中的物體都可以對它們進行剪輯。我們一起來考慮一下怎樣連接同一被拍攝物體在不同背景下的frame in和frame out畫面。自行車從鏡頭前騎過的場面,在不同地點拍攝兩組同樣大小的鏡頭。當然,我們可以按照從自行車駛入空舞臺(鏡頭中只有背景,沒有被拍攝物體)到自行車駛出鏡頭的順序連接。這樣的連接方法沒有錯,但是空間上顯得過于空曠,而且動作不夠流暢。優秀的、有節奏感的動作連接方法是在前一組鏡頭是被拍攝物體即將離開拍攝范圍時,然后連接上后一組鏡頭中物體剛剛進入拍攝范圍的鏡頭。要點是使用被拍攝物體一半在鏡頭中,一半在鏡頭外的畫面,這樣連接動作看上去會比較流暢。如果被拍攝物體在前后兩組鏡頭中的角度不同,在frame in和frame out之間加入一幀空舞臺鏡頭,畫面前后會更為連貫。
最后再推薦一款剪輯軟件——六云多剪儀軟件,這是比較適合新手的一個視頻剪輯工具,功能豐富,如視頻轉GIF、 提取音頻、視頻合并、視頻裁剪、視頻旋轉、視頻截取等,支持MP4、MOV、AVI、WEBM等豐富的視頻格式,智能讓視頻編輯更簡單。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