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日前,記者從務川自治縣住建局獲悉,該縣堅持“先民生、后提升,先急需、后改善”的改造原則,順應群眾期盼,圍繞老舊小區市政配套設施、小區環境、房屋建筑、公共服務設施等內容,有效推進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截至目前,累計改造完成小區18個,涉及居民3725戶,房屋154棟,正有序進行施工改造小區1個,正在進行前期手續準備的小區13個。
該縣將老舊小區改造列為重點民生事項,全面組織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堅持從實際出發,采取入戶走訪、召開群眾會、聽證會等方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結合居民意愿,因小區制宜、科學制定并優化每個小區的具體改造方案。將全縣19個老舊小區一一建立臺賬,列入改造范圍,計劃分批次、按步驟進行改造。
堅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與“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等工作深度融合、同步推進。堅持地上“面子”、地下“里子”同步抓、同步改,對樓梯粉刷、道路硬化補修、老舊房屋及空閑地改造再利用、綠化等“面子”工程,先行規劃,做到精細、精致、精美;同步實施“里子”工程,實施道路雨污分流、更新陳舊供水管網、疏通排污管道等工程,解決群眾的“堵心事”“鬧心事”。
堅持黨建引領,探索“社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居民”的社區治理模式,實現社區治理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格局。健全物業管理機制,鼓勵和指導規模小區引入物業管理公司,在老舊小區改造施工的過程中,經選定的物業服務企業提前介入,參與改善提升,改善一個、物業跟進一個。
同時,探索在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實行自治管理。建立社區協商機制,強化黨建引領,引導社區成立黨支部、居委會、業委會、保潔隊等,建立健全共商共管制度,協調解決物業服務糾紛、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積極組織開展“送節日祝福”“話家常發展”“小品演出”“大掃除愛護家園”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提高社區居民參與熱情,實現“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增強了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露
編輯 江婷婷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張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