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興義海關現場檢疫后,位于黔西南州的安龍縣巨達水產養殖公司一批重22噸、貨值57.2萬元的養殖鱘魚裝車發往老撾,這是該公司出口越南后成功開拓老撾市場,也是黔西南州鱘魚對老撾的首次出口。
(資料圖)
談起成功出口,公司負責人陳亮帆對海關贊不絕口:第一次咨詢出口業務后,海關便主動上門為我們講解政策,進行業務指導和相關用藥用料的培訓。出口鱘魚需要做好很多工作,疫病監測、用藥用料,藥物殘留等檢測指標也要符合目的地國標準,海關的幫助太重要了。
鱘魚出口常有申報急、處置快、路程遠等難點。為幫助解決企業實際需求,興義海關建立一對一專人對口幫扶機制,設立“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查驗綠色通道”,實行優先查檢和“7×24小時”預約查驗,隨報隨檢,全時段開展監管驗放。
“鱘魚出口把運輸控制在15小時以內是最好的,從興義運到國外客戶手里,路上需要10至13小時,還是得虧海關的綠色通道和預約查驗,提前一天就把證書準備好,出貨當天檢完就走,程序比原來省了一半時間。”陳亮帆說。
貴州有得天獨厚的冷水資源,適宜鱘魚養殖,地理位置上毗鄰云南、廣西,便利出口。“越南、老撾等國家緯度低氣溫高,冷水資源少,喜食鱘魚,我們的鱘魚出口有很大的市場。”陳亮帆說,除了養殖上的流程指導和介紹,在開拓市場方面也得到了海關的大力支持。
海關給力外加地理優勢,陳亮帆把鱘魚業務做得風生水起。2022年,安龍縣巨達水產養殖公司出口鱘魚120余噸,貨值321萬元,隨著業務量的增加,公司由原來的5人團隊擴大為10人。
“從養殖場建立到出口,海關全程都手把手指導和扶持。有他們的溫馨幫助,未來的發展是充滿著信心的。”陳亮帆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楊
編輯 申川
二審 余昌旭
三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