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是二星級人才,一年來,我圍繞評價指標,發揮趙雷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作用,積極帶徒,培養了5個技師、1個高級技師,發表論文5篇,編寫標準作業指導書2冊,申請2項知識產權,作為指導老師,帶領團隊參加國防工會技能大賽,取得了第一、第二、第四和第六名的好成績……”
走進貴陽經開區2022年“十百千”(即培育十多個三星級技能人才,百余位二星級人才,千余位一星級人才)技能之星評選路演答辯現場,來自航天風華的趙雷正在陳述自己為問鼎“三星級技能人才(經開工匠)”而作出的努力。
(資料圖)
經開區作為貴陽市實體經濟的“主戰場”,自2020年起聚焦產業發展需要,系統開展“十百千”技能之星三年培育行動,從評價、培育、激勵上發力,促進技能人才大匯聚。目前,星級人才達1126人,技能人才總量超過3.5萬人,高技能人才超過9000人。
優化評價指標 精準評定
“技能之星(經開工匠)評價指標目標量化,讓技能工人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同時評選指標的多元化,有助于改進產業工人技能等級評價方式,彌補以往過度依賴學歷、職稱等評價技能人才的不足,有利于吸引和激勵更多青年人投身到生產一線,不斷壯大企業技能人才隊伍。”貴州楓陽液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曹貴林說。
經開區聚焦技能人才評價比較單一的問題,召集行業專家、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組建專班,系統抓評價體系的制定。將指標量化20余項,其中6項一級指標,15項二級指標,包括資格(等級)證書、業績和貢獻、技能競賽獎勵、表彰榮譽、知識產權、路演答辯等方面,鼓勵技能人才參加技能研修、課程研發、成果交流和技能評價等活動。在評審方面,采取“材料評審+路演答辯”的形式,強調技能人才的社會責任感和技能創新性及目標規劃,有助于提高技能人才的自豪感、榮譽感。
目前,經開區評選認定“十百千”技能之星1126名,其中,在國內有影響力的三星級人才17名,并授予“經開工匠”榮譽稱號,在行業有突出貢獻的二星級人才104名,企業承擔重要技能工作且有重要貢獻的一星級人才1005名。
搭建培育平臺 靶向施培
在裝備制造刀具技能研修現場,24名技師、高級技師在聚精會神開展研修培訓活動,并把研修成果運用在實際工作中,在工作崗位上成功開展30多個刀具技能的“小改小革”,助力轄區企業提升切削加工、刀具設計與制造、刀具使用等技術水平,增加經濟效益百余萬。
為幫助技能人才成長,經開區推行“校企合作”,引導區內企業奇瑞萬達和貴州省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貴陽職業技術學院等8家高校簽訂“精鷹計劃”訂單班培訓協議,首期“精鷹計劃”訂單班有800名技校學生。
此外,經開區圍繞企業發展所需、產業工人所求,通過開展技術創新論壇、技能研修、技師大講堂等活動,邀請工匠進校園、進企業,為200余名技校學生、企業青年技能人才分享“工匠課堂”,邀請2名經開工匠、7名二星級人才,圍繞技能人才培育,與20多家企業進行了經驗交流和分享,組織3800余名企業職工參加企業自主評價;組建技能隊伍建設專家團隊進企業,指導企業申報省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目前,建成技能大師工作室15家,占全貴陽市的40%。
強化正向激勵 營造氛圍
“尊重技能、尊重人才,不能只是停留在口號上。非常感謝經開區管委的‘大手筆’,為我們技能工人提供實實在在的獎勵,這次,我也終于成為‘經開工匠’,得到獎金5萬塊錢,對我來說,這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來自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李賀站在2021年“十百千”技能之星頒獎典禮上激動地發言。
為切實增強技能人才的獲得感,貴陽經開區按照三星級每人5萬元、二星級每人2萬元、一星級人才每人1千元的標準獎勵星級技能人才。三年來,累計發放獎勵資金393.5萬元。
經開區不僅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還建立了一整套星級人才的激勵機制,包括給予技能提升補貼,優先推薦參加各類評選、技能大賽等,并在子女入學、醫療保障、住房安居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同時加強技能之星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撥付培訓補貼50萬元,鼓勵200余名技能之星提升技能;推薦12名技能之星參加省市級職業技能大賽,7名在省級大賽中獲獎;為70名技能人才辦理人才綠卡,促進50名技能之星入駐人才公寓,解決了20余名高技能人才的子女入學難題,推薦3名“經開工匠”成為人大代表。此外,該區還通過搭建平臺,展示、宣傳技能大師,全力營造尊重技能、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激勵更多青年人才學技能、當“工匠”。
通訊員 孫玉香 符愛波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桂榕
編輯 方亞麗
二審 陳露
三審 張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