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不少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了難題。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將稅款以真金白銀的形式實實在在地退還給企業,有助于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助力企業生存發展。據最新統計,截至去年11月底,貴州累計完成增值稅留抵退稅514億元,規模和力度之大讓這項政策的具體落地情況備受關注。留抵退稅惠及了誰?釋放出哪些紅利?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新的組合式稅費政策實施后,去年4月中旬我們就收到了410多萬元的留抵退稅款,6月收到了60多萬元的增量留抵退稅款,7月又收到70多萬元的增量留抵退稅款。自發起退稅申請后,整個退稅過程既流暢又快捷,三筆留抵退稅款接連退到我們手中,不僅及時解決了公司資金不足的問題,還給我們穩定經營吃了一顆‘定心丸’。”近日,貴州雙龍三匯物流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楊梅先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貴州雙龍三匯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龍里快遞物流園從事貨物運輸代理的企業,主要經營物流、倉儲等業務。受疫情影響,企業經營發展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企業獲得的留抵退稅‘紅利賬單’為我們渡過疫情難關提供了巨大支持。”楊梅先說。
貴州省結合自身經濟特點和行業特點開展留抵退稅,按照貴州省稅務局的部署,通過稅收政策支持貴州省十大工業產業發展,為主導產業賦能蓄力。以先進制造業為例,貴陽市自執行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以來,截至去年7月31日,全市制造業市場主體共計享受退稅16.74億元,占全市留抵退稅總額的16%。
“從企業規模看,小微企業和中型企業留抵退稅資金用于償還欠款、發放工資的占比高于大型企業,反映了小微企業和中型企業資金困難程度高于大型企業,留抵退稅政策對小微企業和中型企業緩解資金壓力的作用更明顯。”貴州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去年6月,留抵退稅政策范圍再次擴大至“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企業,形成覆蓋制造業、批發零售業等行業的留抵退稅政策,更多與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市場主體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城市“煙火氣”更濃更足,百姓生活出行也更加便捷。
“我們租用了當地居民的土地和房屋,保留其原本的布依族欄桿式建筑風格,打造飽含民族風情的精品民宿。”近日,在安順投資旅游業的貴州匠廬酒店管理公司法人代表王兵說,公司資金壓力極大,還好當地稅務部門及時送來減稅降費政策紓困解難,讓公司乘著稅收優惠的“春風”闖過了道道難關。“我們還在店內開設了蠟染手工體驗活動,邀請當地蠟染手工藝人現場教學,將黃果樹本地的民族特色與民宿進行很好地融合,游客既可以享受到黃果樹民宿的優質環境,也可以感受到當地的民族文化。雙重的吸引力,帶來雙倍的發展動力。”對于公司的未來,王兵信心十足。
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落地生效,在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多貴州市場主體減負擔、復元氣。最新數據顯示,去年貴州省新增市場主體74.54萬戶。從政策效應看,留抵退稅發揮了為企業“輸血”“活血”的積極作用,助力工業經濟平穩運行,促進新動能加快發展。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持續抓好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落實,與有關部門一起著力研究優化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進一步鞏固健全留抵退稅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惠企利民效能,助力宏觀經濟大盤回穩向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余昌旭
編輯 彭楊
二審 馮倩
三審 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