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文旅部公布恢復出境團隊游第3批名單,在前兩批試點恢復60個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的基礎上,一次性又拓展了78個。至此,我國公民出境團隊游目的地增至138個。
第三批名單涉及哪些國家?出境團隊游目的地的進一步拓展,對境外游市場的恢復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總臺《新聞1+1》連線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共同關注“再度擴容”的出境游。
中國出境游市場全面恢復市場利好將體現在國慶、春節假期戴斌指出,第三批名單的公布,意味著中國的出境旅游市場已全面恢復。“除加拿大等極少數國家以外,有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IDS(旅游目的地協議)國家基本都已恢復。”
(資料圖)
出境旅游一般需要1—3個月的準備期。另外,航班、游輪等供應鏈的恢復,也不可能在短期內馬上就密集增加。
戴斌認為,哪怕這個暑期已有一部分旅行社接到出境旅游訂單,但這更多地只是一種情緒價值的釋放。“從普遍的市場意義上看,出境旅游的政策利好,更多地是有利于接下來的中秋、國慶長假和春節長假。”
出境游市場全面恢復會帶來哪些改變?
戴斌指出,出境旅游與國內旅游相比,最大的變數涉及簽證、匯率和目的地的資源供給。出境旅游的文件發出后,需要簽證、外事和駐華使領館部門,以及航空公司、旅行社和目的地一些資源商的共同努力。
戴斌認為,第三批名單的發布,會有助于相關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的品質提升。
另外,機票價格會隨市場的逐步開放下降。機票價格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供求關系,二是政策影響。如今中國出境游市場開放,隨著航班供應量的增加,也會促進旅游人數的增長,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過程。
戴斌介紹,相信隨著出境人數的增長,中國和各個國家的民航等相關部門,定會加快相關談判進程,有效增加航班航線供給。隨著促進旅游市場的發展,相應價格會逐漸降下來。
某網絡訂票平臺負責人也表示,目前來看,航班運力和簽證等都存在資源恢復分布不均、供小于需的情況,隨著跨境旅行政策的進一步優化,供給端的復蘇節奏有望加快。
出境游的恢復,面臨哪些挑戰?
目前,出境游市場面臨著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外語導游、領隊等都面臨極大短缺。想要快速恢復市場供應鏈,最急切的因素是人才回歸,希望更多導游能夠回歸旅游行業。”
戴斌表示,中國出境游市場恢復后,希望海外旅游目的地國家,能向中國游客提供更加安全、平等、有品質的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在簽證便利化、通關手續方面,不能對中國游客區別對待。”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新聞1+1》
責編:汪云鵬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