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中央民族歌舞團根據“七”這一周而復始又包羅萬象的寓意而創排,導演柯書劍、蘇婭菲合作執導的跨界融合戲劇藝術《柒》,將于7月7日至9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該劇以“時間”為核心主線,以“莫比烏斯環”等為線索,融合各民族音樂、舞蹈、傳統手工藝和戲劇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和門類,以世界性的語言來表達民族精神。
跨界融合戲劇藝術《柒》劇照。
《柒》分為壹《廻》、貳《翱》、叁《浪》、肆《攀》、伍《漾》、陸《別》、柒《集》和尾聲《融》等篇章。中國朝鮮族鼓、樂、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廣西京族漁民在淺海高蹺捕魚的景象,貴州苗族傳統民俗活動“斗牛”,傳統民居建造結構中的竹梯,傣族染坊手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風箏制作技藝,新疆維吾爾族古老樂器薩塔爾在舞臺上接連登場,將觀眾帶入時空隧道,在藝術的融合中,探尋中華文化的交融。
這部作品的導演柯書劍將其定義為跨界融合戲劇藝術,亮點之一就是作品中通過“跨”藝術實現了文化上的“融”。“現在不論社會進步還是文化發展,都在提倡‘融’的發展概念,同樣也為我們的文化創新提供了很強的創作動力。民族民間的文化藝術有很多在誕生的源頭上就是歌舞樂戲交融在一起的樣式,這也為此次的創作埋下了很好的基因。”
導演蘇婭菲認為,民族文化藝術因地而異,依靠不同的生存條件,經過歷史發展誕生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形式,也造就了很多不同的審美取向,比如高原文化、綠洲文化、海洋文化、黑土文化等等。“在《柒》這部作品中,我們希望其中的每一個單元盡可能地綜合呈現,因為很多審美感受不是一支舞蹈或者一首歌曲就能傳遞清楚的,我們需要這些藝術手段共同發揮作用,帶給觀眾沉浸般的感受。不是從某一個樂器某一個舞蹈去看表層的‘特色’,而是引導觀眾從視覺和聽覺的整體上去欣賞民族文化的獨特之美。”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吳興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