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注會第一年可以報考會計、稅法和經濟法,這樣報考適合一年報三科的考生;如果不想有太大壓力,也可以一年報兩科,報考會計和稅法,也可以只報考一科會計。會計是注會的基礎,所以考注會第一年報考的科目中必須要有會計。
(相關資料圖)
注會科目的報考建議
1、一年過三科
一年過三科,第一年的考試科目選擇《會計》、《稅法》和《經濟法》,首先會計是所有科目的基礎,其次《稅法》能幫助理解《會計》上所得稅會計章節的內容,以及增值稅相關的內容,而《經濟法》則是考慮到難易搭配,搭配一門相對簡單的科目是比較好的。在《經濟法》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兩門較為簡單的科目中,《經濟法》對于理解《會計》中的一些優先股,合并報表等能夠提供一些其礎知識,這三門搭配一起,相輔相成。
備考資料ue_arc_bkzl請在下面紅色框內輸入分類名稱arc_bkzl_name注冊會計師
第二年的考試科目就是剩下的《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選擇兩個難度中等和一個較為簡單的科目,難度搭配剛剛好。因為《財務成本管理》和《會計》不放在同一年考試是因為會計報表和財管上管理用報表邏輯結構是不一樣的,放在一起容易學混,而且有第一年學習的會計基礎后再學習《財務成本管理》會更方便理解。《審計》和《會計》關聯性不大,需要背誦的知識多,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則相對輕松,穿插其間學習也能緩解考生無聊的情緒。
2、一年過兩科
第一年選擇《會計)和《稅法》,這兩科搭配一起備考無論是從關聯度還是以后職業發展方向來看,都是比較推薦的,兩科融合的知識點大概有三成。
第二年選擇《審計》和《經濟法》,因為《審計》需要有會計基礎,在第一年學習了《會計》后,《審計》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而《經濟法》屬于難度較小的一科,二者搭配起來備考壓力不是很大。
第三年選擇《財務成本管理》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兩科的搭配屬于“一難一易”的結合,兩科在理論思維上有較多相似之處。《財務成本管理》計算量較大,需要記憶的公式比較多;《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是記憶較多,案例分析最重要。
注會考試合格標準
注會專業階段各科成績滿分均為100分,合格標準為滿分的60%,即60分。因綜合階段的考試科目將試卷分為試卷一和試卷二分開考試,因此綜合階段的合格標準為兩張試卷的合計分數達到60分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