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段敏夫)
在中方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對話。10日,兩國達成協議,中沙伊三方簽署并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系,強調三方將共同努力,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促進國際地區和平與安全。
過去幾天,“沙伊和解”“中國斡旋”等關鍵詞在中東各大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持續刷屏,甚至有媒體用“原子彈一般”來形容這一爆炸性新聞的突然性和重要性。面對沙伊和解的突然性,地區媒體紛紛表示“意料之外”;但在談及和解是在中國的協調和斡旋下取得成功時,中東媒體則普遍認為這是“情理之中”。
“中國有基礎、有優勢”
阿拉比亞電視臺援引沙特媒體人阿卜杜·拉赫曼·拉希德的話說,從協議達成的“突然性”來看,讓人有些驚訝和懷疑,但考慮到斡旋協調人是中國,這讓一切與從前不同。
文章認為中國和沙特、伊朗兩國的緊密友好關系讓它在扮演協調人這一角色中占據較大優勢。中國同沙特和伊朗均擁有龐大的貿易體量,在能源領域也保有緊密聯系,毋庸置疑,沙特和伊朗很難找到第二個像中國這樣可以共同信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