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尹沿技近期對華光環能進行研究并發布了研究報告《環保與能源一體化巨頭,“火改”+“制氫”注入新動力》,本報告對華光環能給出買入評級,當前股價為11.98元。
華光環能(600475) 地方龍頭企業,專注“能源”+“環保”領域 公司成立于1958年8月,2003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背靠無錫市國資委,專注于能源和環保兩大產業,提供從投資、設計、建設到運營管理的全方位服務。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88.39億元,同比增長5.52%,2018-2021年公司多年歸母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85%。2022年受原材料上漲與宏觀環境影響,歸母凈利潤小幅下滑。 布局“火改”+“制氫”領域,打造第二成長曲線 在火改領域,隨著新能源并網運行,電力系統不確定性增加,“棄風”與“棄光”現象頻發。憑借改造成本僅為其他方式的十分之一,火電靈活性改造成為滿足能源系統調峰需求的可選項之一。“十四五”期間中國預計實現煤電機組靈活制造規模1.5億千瓦,我們預計市場空間高達750-2250億元,市場空間可觀。2022年,針對130t/h-1000t/h(不含1000t/h)機組的熱電聯產及發電煤粉鍋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共同推動靈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鍋爐技術研究與市場應用,公司也獲得其獨家技術授權。在制氫領域,公司與大連理工大學共同研發,首創國內最大單體堿性電解槽設備,產品在制氫壓力,電流密度,單位能耗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2023Q1堿性電解槽需求井噴(2023前四月招標量已超2022年出貨量總和),下游需求暴漲疊加產品優勢,公司有望快速出貨。 地方熱電運營獨角獸,開拓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新業務 公司熱電運營以熱電聯產業務為主,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我國熱電聯產裝機容量規模將以10%的年均復合率增長,到2026年我國熱電聯產裝機規模有望達9億千瓦,作為地方獨角獸企業,公司熱電運營業務占無錫市超70%市場,自然壟斷優勢明顯,2019-2022年公司熱電運營業務營收占比從18.53%躍升至31.54%,成為公司第一大營收板塊,此外公司也積極擴展熱電布局,2022年,公司收購汕頭益鑫,在廣東投資布局熱電產業,2023年,公司擬收購五家熱電項目公司股權,擴展其在北京、江蘇、廣東、浙江熱電運營業務。此外,公司在原有光伏電站建設的基礎上拓展電站運營業務,2017年,公司通過股權并購收購了中設國聯,擴展光伏運營,2022年公司電站工程與服務業務營業收入15.36億元,同比增長44.75%,2023年5月,公司新簽訂電站訂單總額10.7億元,占2022年營業收入69.4%。 投資建議 我們預測公司2023-202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06.89/126.15/145.1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04/10.53/12.16億元,按2023年6月27日收盤價計算,對應PE為13/11/9倍。根據iFinD一致預測,同行業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為22倍。公司作為環保與能源行業地方龍頭企業,拓展制氫與火改領域,在綠氫與火改需求旺盛背景下,公司有望實現放量增長。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1)原材料漲價風險;2)電解槽訂單量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3)火電靈活性改造項目數量不及預期。
證券之星數據中心根據近三年發布的研報數據計算,國盛證券張津銘研究員團隊對該股研究較為深入,近三年預測準確度均值高達95.09%,其預測2023年度歸屬凈利潤為盈利9.87億,根據現價換算的預測PE為11.46。
最新盈利預測明細如下: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6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4家,增持評級2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13.46。根據近五年財報數據,證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顯示,華光環能(600475)行業內競爭力的護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營收成長性一般。財務可能有隱憂,須重點關注的財務指標包括:有息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利潤率。該股好公司指標2.5星,好價格指標3.5星,綜合指標3星。(指標僅供參考,指標范圍:0 ~ 5星,最高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