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山西民營企業還是存在經濟總量小,領軍企業少、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主要行業集中于煤炭、焦化、鋼鐵、冶金、 建筑等傳統領域,處在 產業鏈 前端和價值鏈低端,高精尖產品偏少,缺乏各類人才,企業轉型科技含量偏低,山西民營企業需要跑步前進,跟上以 人工智能、萬物互聯、數字智慧為特征的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步伐。”曹建軍說。
曹建軍表示, 匯豐興業 集團是以原煤開采、精煤洗選、煤層氣 新能源為主業,兼以文化旅游、電子科技等產業的傳統企業,也面臨新時代如何轉型的問題。
“就我們探索轉型而言,我認為山西民營企業轉型一定要立足山西,擁抱科技、提質延伸,綠色低碳、數字智慧。”曹建軍說。
曹建軍指出,山西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積淀深厚,很多民營企業深耕多年。山西傳統行業的民營企業應該破除行業自卑與轉型焦慮,堅定地深耕主業領域,利用數字、 5G和綠色低碳的契機,提高效益,改善管理。
“尤其是利用 產業鏈 向下延伸的機遇,變原料輸出為產品輸出,推動主業提質轉型,比如山西正在推行的智慧礦山就是一次傳統產業提質機遇,傳統行業完全可以借機從生產、管理、技術、文化等各個方面進行一次革新。”曹建軍說。
曹建軍表示,就 匯豐興業 而言,近年正在積極向新能源供給領域轉型,尤其是在煤層氣生產領域,由單純的燃氣生產、瓦斯發電向燃氣液化、提純、儲運、管輸等一體化發展。并且,正在建設 天然氣 液化工廠,具備日液化 天然氣 100萬立方米產能,并可在生產過程中實現“提氦”功能,有助于 產業鏈 延伸。同時,也在探討利用“棄風棄光”能源進行“電解水制氫”,為主業綠色轉型尋求更多的技術路徑。
“傳統民營企業需要轉變思路,學會借力發力、搭車轉型。山西民營企業由于自身體量、產業結構、技術積累等方面的不足,缺乏足夠的轉型力量,很多企業不敢轉型、不愿轉型、不會轉型。”曹建軍說。
曹建軍表示表示,對于山西民營企業來說,與其盲目地踏入陌生行業,不如外引內聯、循序漸進,尤其是要借助山西省積極融入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承接非首都功能轉移、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政策紅利,與生產原料主要來源于山西或在山西有市場需求的企業,加強對接,形成產業深度綁定,融入新時代產業體系,借力發力,促進既有產業提質、推動新興產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