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汽車消費市場的‘熱度’如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四川該如何出招?”
……
4月14日,成都。在新能源汽車轉型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就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消費趨勢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其中,“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信心”是高頻話題。
無獨有偶。就在研討會舉行的3天前,四川省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激活消費、擴大內需工作。在四川主要決策者看來,激活消費、擴大內需工作的要點之一,就是得穩住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要從新能源核心零部件、領軍企業和整車品牌,以及相關國家政策等方面入手,讓消費信心“提”上來、經濟發展“跑”起來。
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現代化生產線一角(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 供圖)
產銷兩旺、政策扶持
消費信心將持續回升
在剛結束不久的第11屆成都汽車消費節上,有一個現象引發消費者討論——各類新能源汽車品牌層出不窮,不少一線傳統汽車品牌也推出了最新款的新能源汽車。
“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爆發式’增長。”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新能源汽車轉型發展研討會現場,用一組數據說明消費趨勢——2018至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均在120余萬輛,2021年當年就增加了200萬輛,到2022年達到約620余萬輛。“按這個趨勢,我國今年新能源汽車在汽車銷售總量中的占比有望達到三分之一。”徐長明說。
新能源汽車轉型發展研討會現場(李露萍 攝)
旺盛的新能源汽車消費“熱度”,在四川也能清楚感知。
數據顯示,今年,我省新能源汽車1-2月實現零售額64.3億元,同比增長73.9%;占汽車類零售額的比重達15.5%,較上年同期提高6.6個百分點。
隨著市場需求走俏,我省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線也“馬力十足”。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我省新能源汽車產能提速明顯,城鄉市場協同發展,1到2月,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1.3萬輛,同比增加85.7%。
這條上揚曲線,正與我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軌跡重疊”。《“電動四川”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基地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動力電池產業基地。
同時,針對不少新能源車主關注的“充換電便捷度”問題,四川也明確給出了解題思路。根據《四川省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到2025年全省將建成充電設施20萬個,基本實現電動汽車充電站“縣縣全覆蓋”、電動汽車充電樁“鄉鄉全覆蓋”。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隨著四川省充換電設施布局不斷完善,以及相關支持政策的持續助力,消費信心還將持續回升。
前瞻布局、緊抓機遇
四川搶占新消費高地
上升期更應冷靜思考。研討會上,不少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提出,當前,消費大潮正引領新能源汽車的創新升級,需加速轉型應對產業格局重塑,用前瞻性規劃布局搶占新消費高地。
四川怎么干?4月11日的省委專題會議給出了方向——要既著眼長遠從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的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入手破局,大力招引培育領軍企業、整車品牌,又要立足當前搶抓國家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機遇,促進新能源汽車使用推廣。
3月29日,宜賓長盈精密一期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規劃年產新能源汽車PACK結構件25萬件,電芯結構件兩億件,年產值15億元以上,不僅將有力支撐宜賓動力電池產業發展,也將為四川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宜賓開幕(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下好決勝未來的先手棋,四川多地拿出切實行動。
近期,成都印發《成都市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引導支持整車企業開展純電、氫燃料電池整車集成技術創新,鼓勵引導整車企業與國內國際相關領域優勢企業合作研制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產量達到25萬輛;遂寧錨定“鋰電之都”的建設目標,力爭到2030年,鋰電產業關鍵領域在全球地位持續鞏固,在更多細分領域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南充大力發揮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的行業“領頭羊”作用,助力企業加強技改擴能、推進技術創新,加快打造新能源商用車整車制造產業集群。
為進一步激活企業發展動力,提振新能源汽車產銷信心,3月1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省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征集工作的通知》,在優質企業培育發展項目征集指南中,支持范圍方面,明確新能源汽車新車型獎勵、新能源汽車產銷獎勵、關鍵零部件產銷獎勵方式。
同時,搶抓國家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機遇,成都正按照相關通知要求,逐項對標梳理,抓緊制定申報工作方案,積極爭創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城市。到2025年,成都力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80萬輛,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比例達到80%。
(四川經濟網記者 唐千惠 胡敏 李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