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場雖說表現還算平穩,但是盤面上看,這段時間的核心主線人工智能主題,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籌碼松動。其中,周一、周五都有劇烈震蕩,這意味著整個主題的短期趨勢將不再一帆風順!
在今早《下周A股重要看點:頂格政策利好落地!主力加倉3類股下周將爆發!》一文中,旌陽提到了人工智能主題的震蕩期,會有哪些板塊能成為市場的潛在新方向?按照旌陽分析,部分賽道股、大消費后疫情分支,以及黃金的機會最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剛剛金價因外圍利空也出現了劇烈震蕩,這就表明下周整個市場的潛在機會將會萎縮。那這篇文章,旌陽就來和大家聊聊基本面處于拐點期的幾個重要消費板塊,看看哪些分支最具爆發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A股市場中,我們提到的消費板塊時,首先想到的是白酒,然后是家電、零售等等。不過這些消費板塊,都不太可能成為A股市場的中短期核心熱點,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基本面上業績不具備爆發力。相比之下,過去幾年因疫情受到嚴重沖擊,造成行業內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持續低迷,而今年1月開始,又因為疫情完結業績大幅釋放的這些行業,中期爆發力最強。
說白了,這些行業是因為過去業績基數過低,所帶來的報復性復蘇機會!那么這些消費分支行業,到底是誰呢?在旌陽看來,4個方向是值得大家重點留意的:餐飲酒店、景點旅游、機場航運和影視院線!
一,餐飲:后疫情時代行業優先復蘇!
《舌尖上的中國》里有一句話:這就是快速發展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走得都要快一些。無論腳步多匆忙,人們都會為一餐美味駐足停留,這大概就是“民以食為天”的中式餐飲文化了。
然而過去三年卻為餐飲史烙上了深深的印記,如今陰霾已經退去,在后疫情時代,全國和各地相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幫扶政策,消費信心正在復蘇,國內餐飲市場是最先復蘇的實體。據此前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餐飲收入8429.4億元,同比增長9.2%,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9%,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5.7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年營收200萬元以上企業)餐飲收入2002億元,同比增長10.2%。照此增幅,全國餐飲總營收預計2023年會增加到4.8萬億的水平,達到歷史新高。很明顯,相較于其他行業來說,餐飲行業在疫情開放后復蘇是非常快的。
而天眼查數據顯示,僅在1月份,全國新增注冊餐飲公司就有7萬多家。伴隨消費回暖,餐廳門店迎來新一波人流高峰,餐飲業用工高峰也隨之到來。
一些餐飲行業的經營者此前也透露過一些內情。比如浦東的一個檔口,今年1月就迎來了客流量高峰,1月做到了80萬營業額,平均每天3萬元。2月至今,這波報復性餐飲消費仍舊沒有緩下來的跡象。
在行業加速復蘇的檔口,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也必然會出現拐點式修復!值得注意的是,4月14日晚,全聚德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聚德實現營業收入約3.2億元,同比增加49.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917.4萬元。而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去年一季度虧損了4728萬,全年虧損了2.78億,今年一季度業績已出現明顯拐點!
二,旅游:近5年最強“五一黃金周”將至!
除了餐飲外,旅游也是過去3年受到疫情沖擊最嚴重的行業,不少人都因為疫情問題幾年沒有出過遠門,這讓國內游和境外游都處于停擺狀態。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之前滿大街的各類大小旅行社,這幾年幾乎集體消亡!
而隨著疫情完結,這個幾乎死掉的行業,同樣迎來的新生!最新數據顯示,“五一”國內游訂單已追平2019年,同比增長超7倍;內地出境游預訂同比增長超18倍,境外跟團游報名量較4月初增長157%。此外,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五一”期間,國內的住宿、交通、景點門票等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200%,定制游的咨詢量同比2019年增長近5倍。“五一”期間上海、北京、南京、成都、西安、杭州、重慶、武漢、廣州、長沙的整體旅游報名較為火爆。多地假期預訂量已經趕超2019年同期,成都、長沙、青島、蘇州、福州、珠海等熱門旅游地均超過2019年30%以上。
除了這些傳統的熱門旅游目的地,大理、威海則憑借更高的增長幅度一躍成為“五一”的“大黑馬”,數據顯示,大理“五一”旅游訂單量反超2019年190%,威海則增長300%以上。
這些實打實的數據表明,旅游業在疫情之后的復蘇力度,或許比餐飲業還要更強!這恐怕也是最近曲江文旅等旅游股出現井噴大漲的主要原因!
三,民航:三大航3月國際運力持續增長!
在旅游業快速復蘇的背景下,民航業也迎來了明確拐點!近日,三大航空公司發布了3月客運運力數據。中國國航3月客運運力投入同比上升224.4%,南航、東航分別上升128.81%、179.34%。而從整個民航業的數據來看,2月全國旅客周轉量2047.99億人公里,已創出2021年8月以來新高。其中,民航旅客周轉量697.16億人公里,創2021年8月以來新高。
對此,中國航協預計,綜合目前宏觀經濟趨勢、市場恢復形勢,今年第二季度的航空客運市場需求仍然處于持續向好的周期通道中,國際客運市場將保持恢復態勢,國內市場的“補償性旅游”需求正轉化為實際消費,有存量需求集中釋放的因素。預測第二季度的整體客運航班量將恢復至疫情前的98%以上,旅客運輸量恢復至85%左右。其中,國內客運航班量恢復至疫情前的105%,國內旅客運輸量恢復至95%左右;國際與地區航班量恢復至疫情前的45%,國際旅客運輸量恢復至40%左右。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之前,我國民航業也因為疫情問題出現了嚴重虧損,三大航去年的年報均已出爐,全年虧損均超300億!由于業績基數極低,今年一季報都會有非常明確的向好預期!
從A股市場的角度去看,雖然民航業也有非常明顯的基本面拐點,但由于拐點力度以及上市公司市值偏大,所以中短期爆發力始終不如餐飲和旅游,這點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四,影視業:3月電影院線票房同比翻倍,行業復蘇態勢顯著!
如果說旅游是疫情沖擊最嚴重的市外消費,那么影視業則是疫情沖擊最嚴重的市內消費。過去幾年,全國各地都因為人群不能聚集,尤其是一些封閉式場所,被長期禁止營業,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電影院。而在疫情放開后,影視院線的復蘇力度自然也非常顯著!
比如今年的春節檔,從除夕至正月初六,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是中國春節檔影史票房榜第二位,僅次于2021年的71.71億;觀影人次為1.29億,同比增長13.16%。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全國電影票房為19.07億元,總場次1055.51萬場,總人次4904.18萬。而在上年同期,全國電影票房達9.1億元,為近10年來單月最低票房(除去2020年),總場次763萬場,總人次2400萬。對比2022年的同期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票房、放映場次,亦或是觀影人次均有顯著回升。考慮到4月、5月儲備影片同樣豐富,市場普遍預計,影視業回暖有望延續。
在A股市場中,近期影視院線是后疫情主題中最活躍的方向,這背后的主要推手則是機構投資者。據旌陽觀察,這段時間有大量機構資金涌入影視院線相關個股,尤其是本周,是后疫情這個大主題中機構資金的重點加倉方向!
總體來看,這幾個行業的投資邏輯還是基本面拐點帶來的投資機會。最關鍵的一點是去年業績基數過低,所以只要今年恢復到正常經營水平,就能輕松實現報復性增長。在旌陽看來,這幾個板塊在今年年中前具備趨勢性上行機會,但持續時間很難延續到年底。這是因為隨著業績基數擴大,這些行業的高增長光環將迅速褪色。由此,我們的計劃也只能是中期布局,而不是長線持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