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去年全年共開工保障性租賃住房11070套,棚戶區改造已建成1737套;“地下管網”建設713.79公里,完成投資16.28億元;完成第六批11個示范鄉鎮建設,7個特色小鎮累計完成投資約228.93億元
本報訊(記者韋莎妮娜 通訊員秦藝)又到了歲末年終的盤點時刻。去年,我市住建部門在讓市民“住得更好”方面下足功夫,城市基礎建設如火如荼,城鄉居住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建筑業向好發展。城市“舒適宜居值”再加碼,全市宜居城市“大棋盤”逐漸成型。
過去的一年,我市相繼出臺了《桂林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桂林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21-2030)》等政策,建立城市更新項目庫,入庫項目188個,總投資約568.8億元。加速推進“暢通緩堵”工程,金雁路(一期)完工通車,凈瓶山橋拆除重建工程加速推進,環城南路立交、西城大道立交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2.71億元。全市“地下管網”建設完成投資16.28億元,管網建設713.79公里,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年度任務。成功入圍“十四五”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穩步推進老城區五大景區連線改造提升工程,獲國開行10億元貸款授信。積極申報“中國人居環境獎”并且申辦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
從“住得起”到“住得好”,近年來我市居民的居住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城鄉環境更為宜居。去年,我市總計開工保障性租賃住房11070套,棚戶區改造已建成1737套,新籌集公租房1468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2180戶。為進一步保障農村自建房安全,全年度共對119.27萬棟自建房開展排查及錄入,開展初步技術判定的經營性自建房達7.83萬棟。
在我市廣袤的農村土地上,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田園牧歌徐徐拉開。2022年,我市完成了第六批11個示范鄉鎮建設。灌陽縣成功申報國家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獲得國家和自治區補助資金1.05億元;靈川縣、恭城瑤族自治縣、全州縣、興安縣成功申報廣西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共獲得自治區補助資金1億元。1173戶危房改造全部完成。7個特色小鎮培育建設顯成效,累計完成投資約228.93億元。
克服疫情不利影響,2022年,我市建筑業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向好勢頭。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建筑業總產值達到了382.7億元,同比增長8.7%。新增竣工的綠色建筑面積561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