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離家20多年的崇左市新和鎮頓桐屯村民老何終于回到家鄉。當桂林市平樂縣救助部門的專車將他送回家人身邊時,親人們和他相擁而泣,2023年的春節,老何將和親人們一起度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老何能在20多年后順利回到家鄉,多虧了平樂縣救助部門的細心,雖然他多次將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寫錯,但救助工作人員還是憑借豐富的經驗和不懈的努力,通過“一字之同”幫老何找到了他的家。
30℃高溫 他還穿著棉衣
2022年11月2日,平樂縣救助站站長夏江生走在下班路上。經過熟悉的一家小賣店時,夏江生發現了一個著裝異常的老人,旁邊還放著一個擔子。
“當時平樂很熱,溫度可能有30℃,我們都穿短袖,他穿著一件又臟又舊的棉衣,還戴著一頂棉帽子?!毕慕f,出于職業的敏感性,他馬上上前詢問老人的情況?!袄先思?,您是哪里人?要不要到救助站?”夏江生和小賣店老板問了好久,老人都不予搭理,挑起擔子就走了。
按照救助工作原則,如果救助對象不愿入站接受救助,工作人員不能強制。于是夏江生買了一些面包和水,追上去送給了老人,并囑咐老人,不要亂走。“縣城這么小,他只要不亂走,我們還是能‘照看’他?!?/p>
但夏江生第二天上班時,就接到群眾的電話反映,在平樂小學附近有個流浪漢,孩子們上學有點害怕。夏江生和同事們馬上趕到現場,發現群眾口中的流浪漢就是昨天他救助的那個老人,此時他蹲坐在學校門口附近,拿著一袋撿來的飯菜,眼神呆滯。與此同時,群眾也撥打了報警電話,等民警趕到后,大家一致決定,考慮到老人的精神和身體狀況,先將老人送醫救治。
送老人就醫的同時,民警還對老人進行了人臉識別,但無論做幾次識別,均沒有結果。民警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還嘗試和老人溝通,但無論問什么,老人都閉口不言?!跋茸尷先嗽谶@里治療一段時間再說吧。”夏江生說。
因為一個字 找到回家路
老人在醫院住了一周后,精神狀態有所恢復,在此期間,夏江生和同事們也不斷前往醫院探望老人,同時主動多次跟他聊天,希望老人能說出自己的姓名和家鄉。剛開始,這項工作總是失敗,老人不愿意說話。
隨著工作人員不停地奔波醫院,可能是在老人面前刷了個“臉熟”,老人雖然還是不愿意說話,但當工作人員表示,如果不愿意說話,可以寫字時,老人接過了工作人員手中的紙筆。在紙上,老人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也寫下了崇左市一個鄉鎮和村屯的名字。
工作人員高興極了,馬上按照老人紙上的名字跟崇左市的相關村鎮救助單位聯系,但對方卻表示,這里根本沒有這個村屯。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一下子又破滅了。
但工作人員沒有氣餒。夏江生說,當時救助站救助這位老人時,還同時救助了另一位流浪人員,通過這位流浪人員的只言片語成功將他送回了貴州的家中。“兩位流浪人員的情況有點類似,我覺得一定有突破點。”隨后,他們反復確認老人的姓名和家庭住址,老人都堅持自己寫的名字和村屯名。
“既然老人家堅持,而且范圍劃定在崇左市,那我覺得一定在這里?!毕慕f,他反復與崇左市的相關救助單位溝通,細細詢問各種可能的情況,最后對方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可能老人年紀大了,記不清楚了,“我去幫你問問老一輩的工作人員?!毕慕犃?,連連說好,為了保險,他還請求對方工作人員將老人的照片發送到村屯干部工作群,讓大家幫著一起辨認。
夏江生的方法果真有效,一個小時后,對方工作人員回復說,雖然當地沒有老人說的那個村屯,但有一個“頓桐屯”,這個屯中間的“桐”字跟老人寫的是一樣的。而剛好此時,這個村的村干部也認出了老人,肯定老人是20多年前從家鄉走失的村民老何。
從不言語的流浪老人笑著拉起了家常
因為關鍵字“桐”,老人的回家路一下子豁然開朗。夏江生又和對方核實各種細節,終于確認老人就是該屯村民。很快,雙方就接洽好了送老人回家的事宜。平樂縣政府派出專車護送老何回家。
2023年1月3日,專車開到了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頓桐屯,除了老何的親人,當初在工作群里認出老何的村干部蘇潮忠也等在路口。當老何下車后,蘇潮忠拉著老何的雙手激動地說,這么多年都沒你的消息,多虧政府部門幫助找到你,“感謝黨和政府,把你送回了家”。
平樂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將老何(右二)送達當地救助站。通訊員夏江生 攝
老何有七個兄弟姐妹,當最小的七妹趕回家看到哥哥后,泣不成聲,她抱著哥哥,一邊哭一邊問:“這么多年,你去哪里啊?我們以為你都不在了……我們找了你好久……”見到親人的老何也很動容,他的眼神煥發了光彩,很少有表情的臉上露出了靦腆的微笑。
等到老何在村里的朋友們趕來時,老何更是一反常態,似乎忘記語言功能的他,說起了流利的家鄉話,和朋友們拉起了家常,不時還傳來陣陣笑聲。夏江生看著這樣的場面,也很動容:“人回到最親的人身邊是最放松的,這也是我們工作的意義?!?/p>
據了解,近年來,平樂縣圍繞尋親服務、街面巡查、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等工作內容,全面提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水平。2022年以來,平樂縣共救助流浪人員26人,其中為6名流浪乞討人員尋找到家屬,為10名流浪人員辦理低保、特困、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待遇。
來源|桂林晚報(記者蘇文娟 通訊員蘇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