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老人、養老、養老服務業是近年來的一大熱門話題。
近期上映的電影《困在時間里的父親》講述了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與女兒在日常生活交談中,陷入了一場記憶與現實交織的時空漩渦。眾所周知,阿爾茨海默病是絕癥,如果老人得不到子女的關懷或是及時的養老救助,那么老人失去的就不僅僅是一生的記憶,更是失去所有獨一無二的標簽并以此告終。
從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已超1.9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3.5%。另外據統計,202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養老成為中國家庭的重擔之一。
中國養老面臨的問題
影片中,女兒將父親送到合適的養老院,護工對待老人們的態度也是極好的。然而,現實中卻少有這樣的情況。我國的養老服務行業一直不盡如人意,其中有多種多樣的原因。
1.我國的專業護理人才不夠充足。
根據全國老齡辦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我國約有4063萬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18.3%,到2020年我國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將達到6500萬人。根據《“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2020年高齡人口將增至2900萬人,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至1.18億人。但是與之相對的是護理員的缺失,按照失能老人與護理員的標準比例5:1來算,我國應需1300萬名護理員,但目前我國各類養老服務人員不足50萬人,且持證專業護理人員不足2萬人。與之相對的是日本養老機構的“1對2”服務,即一位老人由兩位或以上的護理員進行照看。可見我國相關專業人才的缺口巨大。
2.養老機構不夠完善、機構養老的觀念不夠普及。
相比養老服務已非常成熟的日本,大部分企業已經實現盈利,盡管我國的養老服務供給正逐年增長,但養老床位缺口仍然較大。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4億,然而當年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數僅為30.0張,據估計2020年增長至31.9張。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老人應有子女來贍養,如果孩子把老人送進養老機構,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體現。但事實是如果子女不能做到全職贍養老人,現在的機構養老已經能夠提供比子女更周到的照顧和陪伴,機構會是老人更好的選擇。
3.中低收入人群難以負擔高額養老費用。
我國目前的養老機構有公辦、中高端和高端機構,其中公辦養老院價格較為便宜,入住率較高,甚至有的一床難求;中高端養老院入住率也較高,比較適合中等收入人群;而高端養老院的價格非常高,隨之入住率也比較低。這反映了我國中低收入人群仍舊占大多數,更多的老百姓偏好的是較為優惠的養老服務機構。
如何應對養老難題
失能、獨居和空巢老人是我國未來養老的重中之重,傳統養老觀念將會逐漸淡化,獨生子女政策也增加了兒女贍養老人的壓力和責任,養老院將成為老年人的更優選擇。盡快改善養老院發展現狀迫在眉睫。
1.提高專業能力。
加強對養老、護理等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升現有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
2.完善服務設施。
加大養老院建設,完善基礎設施,結合新興科技智慧養老。
3.制定管理規范。
全面提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安全管理。
4.合理定制價格。
政府規定養老機構合理定價,并配以當地政府支持優惠政策,做到普惠養老。
國家醫療保障局、財政部2020年9月10日發布《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旨在讓更多的失能老人享受到長護服務。根據政策,通過評估的失能老人每周可獲得3~7小時的上門服務,費用由政府和個人共同承擔,政府90%+個人10%。
社保長護險作為“第六險”,暫時可以保證這些失能老人得到照顧,但是在今后養老金不夠的情況下,這些老人和家庭是否還有其他保障來減輕壓力?
對保險行業的影響
1.研發資金儲備產品,滿足養老需求。
人們常說“人還在,錢沒了”。養老問題說到底就是資金安排問題,保險正是養老資金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
保險產品與理財產品、證券期貨相比,安全性更高;和房產、珠寶、古董相比,流動性更高。在利率下調的背景下,部分傳統型、分紅型年金產品可提供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率。
而真正的養老金產品,需要提供長壽風險(活多久給多久),才可以確保養老保障長期穩定。
2.保險養老社區降價完善。
已經展開使用的保險養老社區有很多,它們的設備、醫療、護理人員都是齊全完善的。但高昂的價格和嚴苛的入住條件也限制了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如果保險公司的準入條件能夠下降,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國家養老的一部分問題。
3.深挖老年健康險。
老年階段的醫療費用問題,也是老大難問題。真正適合老年人的健康產品少之又少,部分公司提供可支持到70周歲的百萬醫療產品(大多數投保年齡上限是60周歲),大多數情況下超過65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基本買不到健康保險產品。
而這兩年出爐的惠民保大部分都能做到不限年齡,保險公司可以借鑒“惠民保”類產品開發思路,深挖需求,進一步提升自身產品創新和運營管理能力,為老年人提供切實有效的健康保障。
4.進一步開發護理險產品。
老年人因病或意外進入生活無法自理的狀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護理問題。目前市場的護理保險產品,基本上僅提供護理金,不提供護理服務,與護理機構的聯系不夠緊密。然而,很多時候被保險人缺少的并不是資金,而是一家放心的機構和優質的護理服務。保險公司需要和護理機構或醫院尋求真正的合作,為無人護理的風險提供保障,開發真正配套護理服務的產品以滿足大部分老人的需求,解決有錢沒處花的窘境。
總之,壽險公司要更加關注老年人護理險和健康險的藍海市場,創新開發投保便捷、交費靈活、保障可靠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積極探索將專屬養老保險業務發展與護理、養老等服務相銜接,滿足差異化護理、養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