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三鑫醫療發布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6億元,同比增長42.8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04.41億元,同比增長180.35%。今年一季度,三鑫醫療繼續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產品銷售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其中血液凈化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6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5.18%。
三鑫醫療核心業務為血液凈化類產品,是國內少數幾家具備血液凈化全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一季度隨著公司血液透析器、透析濃縮液等產品產能的進一步提升,產品規模效益日漸顯現,對整體毛利率的提高有積極影響。同時,公司通過不斷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經銷商數量不斷增加,使用公司產品的醫療機構覆蓋率繼續提高,主要產品現已覆蓋全國3000多家醫院。”公司董秘劉明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資料顯示,從血液凈化的產業鏈來看,目前上游主要為水處理系統、透析機、透析耗材(透析器、灌流器、透析管路、透析粉/液)、藥物等,其中透析機和透析器在我國目前仍是外資主導,透析管路和粉/液已基本實現進口替代。產業鏈的下游為各類血透中心,目前我國仍以醫院內的血透中心為主要的服務供給主體。
當前我國90%以上的透析設備依賴進口,推動國產替代的痛點難點在哪?三鑫醫療董秘劉明坦言,國內使用的透析機長期以來以進口產品為主,一方面與國外相關技術和產品起步較早有關;另一方面與臨床使用習慣等因素有關,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透析機的進口替代進展緩慢。
他表示,伴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革和我國醫療改革的深入推進,透析機的國產化進程正在加速。近年來,全國已有廣東、浙江、廣西、海南、寧夏等多個地區明確發文要求優先采購并使用國產的醫療裝備目錄,其中包括透析機等醫療設備。多重利好因素下,國產透析機有望加快大批量推廣和應用。
鼎臣醫藥管理咨詢總經理史立臣對《證券日報》記者說,近兩年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很快但是仍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因為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少,透析機等血液凈化設備也不例外,核心部件非常依賴國外進口。近年來,由于國家和地方層面的政策引導,鼓勵優先使用國產透析機,不過因為核心部件“卡脖子”只靠組裝的話,距離真正的國產替代仍有差距。
受制于此,國內企業紛紛選擇延長產業鏈,如三鑫醫療去年在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投資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江西圣丹康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擬利用中醫藥優勢對慢性腎病等進行前置管理,充分發揮公司行業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優勢,提升產業協同效應,延伸公司血液凈化產業鏈。
“構建血液凈化全產業鏈顯著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為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下一步,公司將繼續圍繞臨床實際和患者需求,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治療需求以及不同的血液凈化治療模式,通過自主研發,進一步豐富公司的產品鏈,增強公司的綜合競爭力。”三鑫醫療董秘劉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對此,史立臣認為中醫藥對慢性腎病的前置管理是可以的,但是具體的有效性這塊目前尚不好確定,市場最為關心的是這個技術能不能很好地被醫院所接受。同時,公司在這方面的投入也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