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貴州航天智能基礎件產業集群項目基地,建設“進度條”不斷刷新,園區規模初具雛形。
“一期工程已完成智能研發中心、A1與A2廠房、1號物流中心、1號試驗檢測中心等14個單體建筑的主體結構封頂,目前各標段正在開展水電安裝及室內裝飾裝修工作,計劃年內全部交付使用。”貴州航天智能制造產業集群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智能)副總經理黃興介紹。
項目現場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該項目是貴州省重大項目,由貴陽經開區與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江南)合作打造,由航天智能主要負責,總投資44億元,包括研發試驗區、生產區、生活配套區等功能區塊,共分為兩期建設。其中,一期產業化目標規模為100億元,二期產業化目標規模為200億元。
項目現場
項目將以構建智能制造平臺、研發創新平臺、產業協同平臺三大平臺為抓手,通過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線、示范車間和示范工廠,推動航天工業基礎件產業集群化發展,促進協同創新和產業鏈整合。
項目的建設過程中,航天江南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地域特點和能力基礎,著力構建產業生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國際競爭力的工業基礎件產業鏈,更好地發揮對區域產業的集聚作用,著力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項目現場
“一期完工,將建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線、示范車間和示范工廠,形成較強的核心牽引力和外向輻射力,初步建成高端工業基礎件集群化發展示范產業園區。項目一期實施完成后達產后將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利潤總額8億元。”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黃興對規模效應了然于胸,項目建成后將大幅提升航天江南工業基礎件產業承載能力,成為低成本規模化制造新模式示范區。
航天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加快構建產業集群有助于突出產業牽引、整合專業優勢。“項目建成后,我們將承擔園區運營主體責任,通過市場化、專業化運營,為入園企業提供優質保障服務,將園區打造成國內一流智能制造智慧化管理示范園區,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力量。”黃興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露
編輯 朱登芳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