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準備反接Ⅲ道”“上行場調,優先編掛12道的JSQ。”春節夜晚的貴陽南車站調度大廳依舊燈火通明,眼神堅定的蒲軍正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握著鼠標,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蒲軍今年剛滿34歲,是貴陽南車站調度車間最年輕的一名值班站長。自2011年入路以來,他先后在制動員、連結員、調車長、場調、站調等崗位上鍛煉磨礪業務本領,多次被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2022年,憑借熟練的業務水平,蒲軍成為調度四班的值班站長,負責班內整個車站的運輸組織生產和安全。
【資料圖】
貴陽南編組站位于貴陽市南明區云關鄉境內,是全國十八個路網型編組站之一,也是我國西南地區的重要鐵路樞紐,滬昆、川黔、黔桂三條干線鐵路在此交匯,擔負著干線客貨列車到發,貨物列車解體、編組以及辦理貨物業務、貨車洗刷等業務。
春運期間,貴陽南編組站是保證貴陽地區春運秩序的大后方,承擔臨客車底的存放以及臨客列車的機車換掛作業,并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將臨客車底運往指定地點,以緩解貴陽站春運期間股道緊張的情況。
“每天除固定有兩列臨客車底要開去貴陽站外,還要根據臨時通知隨時進行準備。必須計算好時間,提前布置,保證有空余電力調車機把臨客車底按時送到貴陽站。”蒲軍說,“早了不行,貴陽站沒股道放車;晚了也不行,這客車就會延誤。”
一月中旬,貴州片區陸陸續續下起了雪。晝夜更替間,天地已換了顏色。這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洗滌心靈的美景,落在蒲軍眼里,卻生出了濃重的憂慮——這種天氣下,股道上的道岔極可能被凍住,導致道岔失表,影響接發列車。
作為值班站長,蒲軍隨時關注著室外天氣情況和室內控制臺動向,確認站區冰雪凝凍應急小組到崗到位、備品齊全,同時積極提醒各車場值班員做好相應準備,未雨綢繆,緊盯控制臺異常情況,做到及時準確匯報。用蒲軍的話說,行車工作不是奔波行走得有多累,而是必須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手頭的工作,嘴巴上聯系個沒完,腦子里預想個不停,眼睛上緊盯著不動,這是一種精神高度緊張的累。
一個夜班下來,蒲軍雙眼爬上了疲勞的血絲,下巴長出了青色的胡茬,而手邊保溫杯里,頭天晚上八點半接的水,現在還剩了一半。
“盯了一個晚上啥事也沒發生,這種‘白費功夫’就是最好的事兒!”蒲軍笑著說。
這是蒲軍擔任值班站長以來的第一個春運,他沒有絲毫的緊張和擔憂,四班的同事也對他充滿了信心。
對蒲軍而言,盡管在值班站長崗位是第一年,但在這個熟悉的調度大廳工作,他已是第9個年頭了。
“我是調車組晉升上來的,調車這一塊兒比較熟。對于我從未涉足過的接發列車部分,這些年我始終堅持‘多看、多想、多問’,慢慢也就吃透了。”蒲軍說。
“蒲哥是本活規章,我們至今還流傳著他默記默寫規章的‘傳說’!”六場值班員李濤驕傲地說。“而且呀,蒲哥還特別細心,每個限速、超長調度命令他都要親自確認我們傳達到位、理解到位,有重點列車到發時,他還要全程進行指揮……有他在,沒啥可擔心的!”
調度大廳內,不論白天黑夜都是一片燈火通明,電話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調度大廳外,白天是拖著行李箱匆匆趕路的歸鄉人、運輸著滿滿一車“年味”的大皮卡,夜晚是比星空更耀眼的炸裂煙火。
蒲軍這樣的鐵路人還有許許多多,他們遍布祖國千里鐵道線。春運期間,他們或許來不及歸鄉,來不及籌備年貨,沒時間陪家人看一次煙火,但他們義無反顧,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責任擔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楊
編輯 余昌旭
二審 馮倩
三審 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