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近年來,貴州把強化河湖長制作為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的重要舉措,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構建責任體系、治理體系、保護體系、管理體系,依法打擊河湖違法行為,強化河湖岸線管并取得積極成效。
省水利廳供圖
夯實河湖管護基礎。加快推進河湖劃界。全面完成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1059條河流管理范圍劃定及成果上圖。持續推進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管理范圍劃定工作,截至目前,全省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已完成管理范圍劃定2417條,15131公里。
(資料圖片)
有序推進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已完成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967條河流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今年省級組織修編了?陽河、清水河、清水江等3條省管河流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
科學編制采砂規劃。2020年,組織編制《貴州省河道采砂管理重點河段、敏感水域采砂管理規劃》,共涉及14河流,其中清水江、都柳江、寨蒿河、平江河、亮江、馬場河等六條河流有采砂任務,劃定可采區57段,總長度116.05km,年控制可開采量113.53萬方。赤水河、習水河、巖英河、洪洲河、巴拉河、都江河、馬別河、達力河為禁采河流。
規范涉河審批管理。嚴格審批監管。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河湖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查權限及有關要求的通知》,根據河湖重要程度、項目規模等情況,明確了省級及以下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許可權限。同時,將涉河建設項目實施和監管納入河湖長巡河檢查內容,將清理整治違法違規問題作為河湖長制的重要任務,納入日常工作和考核問責。深化“放管服”改革。印發了《貴州省河湖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洪水影響評價報告表的通知》,對河道行洪、河勢穩定等影響較小的涉河項目,進一步簡化審查流程,切實減輕申請人負擔,提高行政許可效率,進一步助力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加強問題排查整治。“四亂”問題常態查,今年以來,已排查整治河湖“四亂”問題348個,各地邊查邊改問題和礙洪排查關聯為“四亂”的問題正在有序推進,年底前將全部銷號。
突出問題集中查,開展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及時組織各地全面完成水利部下發的問題及清理整治。重點問題專項查,開展施工侵占河道專項排查整治,共排查問題64處,已整改完成59處,拆除違章建筑上千平方米,清理岸線長度10余公里,清理各類建筑垃圾8萬余噸;今年以來對3279條河流,1709座水庫、山塘開展了漂浮垃圾集中清理工作,投入資金1200余萬元,集中清理打撈近2000次,出動人員和船只近4萬人次、2600艘,清理漂浮塑料垃圾近2萬噸;開展河道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行動,全省累計出動53314人次,巡查河道長度86925km,未發現河道非法采砂行為。
重點流域深入查,開展赤水河流域涉嫌違法違規岸線利用項目排查整治,干流排查57個問題已基本完成整治;支流排查出的305個岸線利用項目,正在按清理整治方案推進整改工作。省級采取“明察+暗訪”方式,對烏江、清水江等重點流域開展拉網式深入排查,排查出的問題納入“四亂”臺賬,反饋各地整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靜
編輯 申川
二審 王法
三審 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