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持續改善農村群眾居住條件,今年以來,貴陽市以實施宜居農房風貌整治1萬戶為契機,選取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鄉村旅游重點村、宜居農房建設試點、農村閑置住宅盤活利用試點、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紅色美麗村莊等“重點村寨”為重點,優先把“產業發展需要、建設項目集中、基層群眾期盼”的村寨列入2022年宜居農房風貌整治計劃。截至目前,10000戶宜居農房風貌整治已全部完工,改造后的農房,外觀更靚麗,功能更完善,環境更優美。
貴陽市創新宜居農房風貌整治工作機制,明確鄉鎮作為實施主體,推動宜居農房風貌整治建設工作落實落細。通過采取先建后補、群眾投工投勞兩種方式鼓勵農戶廣泛參與,充分發揮農村群眾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農村群眾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行動力;在宜居農房風貌整治中堅持因地制宜,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通過“壩壩會”“個別談”走村入戶征求群眾意見,按照“一戶一策”工作思路制定整治清單,積極發動群眾取用廢棄的青石板、水缸、碓窩、豬槽等鄉土材料,將現有的資源變廢為寶,按照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花則花的原則,進行獨具特色的庭院改造,既保留了地方特色文化,又豐富了建設內容。
同時,貴陽市專業化、系統性地培訓農村建筑工匠1019名,提高了農村建筑工匠從業水平和專業技能,進一步夯實了宜居農房風貌整治建設的人才基礎和技術支撐。此外,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及氣候優勢,貴陽市還探索將宜居農房改造與鄉村旅游、鄉村產業發展等有機結合,在充分尊重鄉村原有風貌及特色傳統的基礎上,對農房進行現代化、便利化、宜居化改造,給鄉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使鄉村宜居又宜業。
下一步,貴陽市將繼續推進宜居農房風貌整治,加強技術指導,強化質量監督,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切實提升農村居民居住條件和人居環境,讓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有特色優勢、有內涵支撐、可持續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露
編輯 方亞麗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張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