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獲悉,民生銀行貴陽分行營業網點近期通過有效識別、精準判斷,成功堵截了網絡貸款匯款詐騙和電信詐騙資金取現轉移,金額近10萬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11月19日(周六)中午,客戶陳某在兒子何某陪同下到民生銀行貴陽分行營業網點申請辦理個人借記卡,開戶用途為日常結算使用,因高齡特殊群體人士且在非工作時間開戶,網點工作人員對客戶進行用卡風險提示后,向客戶推薦簡易開戶,客戶表示同意后開立賬戶。11月21日中午,何某持客戶陳某的個人借記卡至另一網點柜面代辦大額取款業務。經查詢賬戶交易,陳某賬戶開戶日及取款日累計入賬5筆,合計金額8.5萬元,均為不同他人他行賬戶轉入;支行主管立即警覺,進一步與何某核實資金來源,何某對交易對手信息一概不知。
支行立即啟動“警銀聯動”機制,第一時間將可疑線索上報區反詐中心,通過反詐中心查詢,何某名下已有多張卡涉案,陳某目前存在緊急止付,建議對陳某采取賬戶控制措施。
此外,11月24日,客戶李某在他人陪同下至民生銀行營業網點辦理解鎖業務,期間,因客戶的“民生e貸”軟件顯示界面十分簡陋,工作人員存疑,立即引導客戶至支行主管處進一步核實。核實后了解,李某通過微信鏈接下載仿造的“民生e貸”APP,下載后軟件中的所謂客服人員又誘導其下載“MChat”聊天軟件,通過聊天軟件,客服人員誘導客戶李某發送其銀行卡、身份證件、手持身份證照片以及手機號碼、姓名等個人資料,并承諾此貸款產品“無需征信、無需抵押、快速放款”。
于是,李某在“民生e貸”軟件上簽署“借款合同”,并綁定本人他行儲蓄卡,此時軟件卻顯示“因借款人賬戶信息不符,需聯系客服解凍”。客服告知因其銀行卡異常無法放款,如解凍需匯款1萬元至“銀保監”賬戶,李某遂前往我行咨詢。支行主管意識到這是典型的“網絡貸款詐騙”,于是耐心地給李某講解了“網絡貸款詐騙”的套路及特點,凡是要求支付貸款費用均為詐騙,李某放棄了匯款解凍并刪除了該軟件,成功為客戶挽損1萬元。
據了解,近年來,有冒充銀行客服人員、偽造銀行APP進行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的案件發生,給人民群眾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和嚴重的經濟損失。在黨和政府對銀行卡詐騙行為的嚴厲打擊下,詐騙團伙在無法順利通過線上渠道轉移詐騙資金的情況后,逐步轉向通過網點柜面取現的方式進行資金轉移。
民生銀行貴陽分行切實履行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憑借高度的責任心和職業敏感性及時識破犯罪手法,有效避免了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川
編輯 余昌旭
二審 馮倩
三審 王淑宜 顧海凇